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情緒覺察

  • 發布日期:113-10-31
  • 更新日期:113-10-31
寶可夢熱潮與情緒調節?!
心理諮商中心-山腰上的家
呂靜宜 專任輔導老師
2016.09
今天你抓寶了嗎?
你那隻稀有的神奇寶貝在哪裡抓到的?

 
    這真是近1個多月來夯到翻天的精靈寶可夢遊戲所引發不少人見面時的問候語與對話,更是造成街景圖像大大的翻動,不時可在自家小巷口、各大觀光景點…等各處,來自四面八方,以鋪天蓋地之姿湧現了玩家們的蹤跡與熱情。
    從開放此遊戲前至今出現了不少正負面的評價,其中讓我十分感興趣的是好幾則描述有關寶可夢幫助了憂鬱症患者、改善情緒低落、促進身心健康的報導,報導的標題如:”重度憂鬱多年,為寶可夢走出去救了她/他”、”很多人說感謝它(指寶可夢)”、”寶可夢治憂鬱症,但小心成癮”等,遊戲的設定迫使玩家走出家門,以蒐集更多更完整的精靈寶物,玩家須離開家中侷限的範圍,積極走向社區、戶外與人群,以生理層面來說,步行確實帶來身體保健之效,而運動有助睡眠、且增進改善情緒與紓解壓力的神經傳導物質;那在社會心理層面呢,不少玩家們以遊戲興趣為動機與其他人接觸,甚至主動與他人展開對話、與人對望微笑,一改過去宅在家或因缺乏生活動力而沒有意願或勇氣出門的行為模式,有機會幫自己提升人際支持的可能資源;以個人心理層面來看,因抓寶而感知到快樂與滿足,暫時離開了原先情緒膠著受困的焦點,在低落的、痛苦的、憂鬱的情緒狀態中加注了調節的元素。
    而情緒的調節若要保持穩定且持續的狀態,還有許多更加細緻且逐漸內化的過程,以近年來東西方倡導推廣助人感受平靜與喜悅的Mindfulness(正念、靜觀、了了分明)來看,人若能活在專注與覺察之中,專注於真實的五感經驗,覺察自身狀態,或許就是當下鼻息的一呼一吸之間,留意且了了分明於此時此刻所發生的,同時練習著讓念頭甚至是批判離開,靜下心感受,那麼,情緒的烏雲就有可能逐漸鬆動,讓出了空隙而照進一抹陽光。若寶可夢將你帶到了戶外,有那麼剎那時刻,你專注於眼前開闊的草原、綠草或土壤帶來的氣味、蟲鳴鳥叫風聲…,那怕是留意到自己痠痛的肢體,都是開啟了真實的感官、對自己的關照,而有機會慢下來,好好與大自然、抑或好好與自己-在一起,回歸單純。在實務工作經驗中,不少嘗試如此練習的人回應我,終於享受到久違的單純放鬆,讓自己在忙碌付出或紛亂的思緒中留白,有機會更懂得自我照顧的需求,幫助自己身心平衡愉悅。
    在此提供一個具體的操作方式-内觀式呼吸:選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閉上眼睛,將覺察帶到呼氣和吸氣上,感受腹部的起伏,吸氣時腹部擴張伸展,吐氣時放鬆,不須控制呼吸,讓身體如其所是。當念頭飄走,這非錯誤或失敗,標記念頭-如這個是想法、這個是計畫、這個是焦慮,然後緩緩再把注意力帶回到呼吸上,把呼吸當作是重新連結此時此刻的定點,覺察每一刻的經驗(摘錄自”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 一書)。
    本文僅談論寶可夢遊戲於心理健康與適應可能的正向角度,並未擴及全面性的其他議題,若它發揮在提供情緒調節的活動選項,如到戶外散步、遛狗等,且增強人際支持的網絡資源,實為意外且美好的效果。

*參考書籍:劉乃誌等譯(2010)。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心靈工坊文化。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