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生涯探索與學習壓力

  • 更新日期:114-07-21
  • 發布單位:健康心理中心
在諮商室側寫大學生的自我完美要求的内在波動(上)
曾任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吳貴君
 
在諮商室側寫大學生的自我完美要求的內在波動示意圖
 
有句話說:”perfect is an enemy of good ”~Voltaire (完美是追求美好的敵人),這句話的智慧, 真是令人驚嘆!

追求美好與超越自己, 無可厚非, 但是怎麼會完美是追求美好的敵人呢?何謂完美? 何謂追求美好?交大人大多是自愛自持 , 自小就是對學業用功負責的, 在這篇文章裡讓我們一同來看看: 部份同學外在行為 — ”努力超越自己”,但內在—有著“追求完美”的心理狀態下的辛苦 。試問我們的學生 :每次做實驗的時候 , 都會擔心將會失敗嗎? 當結果出爐不如預期, 會不會壓力很大? 當過程有誤, 會不會充滿自責, 懊惱? 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回答是肯定的 ; 又若, 報告早也寫好了, 也修了不知幾回了, 明知是報告繳交期限到了, 但是卻總是覺得不能交出, 總還有些內容需再修, 只為不能滿意自己心中的期待, 一再拖延, 又為拖過了繳交期限而苦惱焦慮, 天人交戰,這種情形, 或許是有一些 ”完美主義”的傾向。
 
什麼是”完美主義”?
什麼是”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的人對自己有非現實的期待 ,大多他們的焦點是”結果”, 而且這結果要輔合他們心中所訂定的完美標準, 若結果達到他們所要的,他們會說:這沒什麼, 他只是做他應該做的而矣, 他們對達到這結果過程中的所有努力與付出視而不見, 沒有肯定,沒有認同,更沒有自豪, 但若結果稍不如預期, 卻會對自己給出許多的批判 , 令自己陷入許多自責當中。

完美主義者想要成功的最深的動力, 當然是他們渴望成就成功, 但因為內在有個”完美結果”的模糊卻又超現實的目標 , 造成心理負荷過多的擔心,害怕,與失敗, 而這種”想要做得盡善盡美”的心理傾向, 已把他們推向更辛苦的心理狀態 : 一方面知道現實世界的要求要去配合, 例:如期繳交報告 , 另一方面卻又不允許在如此”不夠完美”的情形下, 接納在有限時間下的成果, 把報告繳出,這兩面夾攻的力道, 會使他/她困住, 活在總是沒做好的自我嚴厲批判的陰霾中,自尊隨時被挑戰, 而影響所及,自我懷疑升起 , 自信也將隨之降低, ,很是煎熬,很是辛苦。

事實上, 身為同學在過去已承擔也渡過許多的挑戰, 試想當初一位稚兒,可以由家中走入適應幼稚園, 小學, 中學, 到進入到大學, 那過程需要面臨多少拓展舒適圈 ,從舒服的安全感走向挑戰, 培養出今天所具備 所擁有的許多調適的能力: 人際壓力, 課業壓力, 解決問題, 時間管理,情緒調適 ,再接再厲, 自律自愛, 自我鼓勵的等等能力 , 這一路走過來所積蓄的能量, 絕對足以讓自己欣慰, 值得欣賞感謝, 及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待續>>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