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生涯探索與學習壓力

  • 更新日期:113-10-29
  • 發布單位:健康心理中心
生涯的追尋
撰寫者:心理諮商中心 
陳華全職實習心理師

    某天,三位從小到大的好朋友相約在一間咖啡館,彼此分享著各自的生活與近況。這三位好朋友分別是夢想家、理想家與堅持家,夢想家是個默默無名的自由畫家,他到處旅行,看盡各國美景,欣賞世界上不同的藝術作品,同時他也能盡情地揮灑自己對繪畫的熱情與執著。而理想家已經建立了一個家庭,是金融公司的主管,每天朝九晚五,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堅持家是個保險業務員,每天拼命與客戶談生意,如此的努力與堅持,冠軍銷售王的寶座非他莫屬,而他的成果也深受眾人肯定。

    聊到一半,三個人都用羨慕的眼神望向彼此,夢想家說:「我真羨慕你們兩個,一個生活安定,一個成就滿滿,我多希望有著固定的收入和他人的肯定,女朋友才不會一直囉嗦。」理想家搖搖頭接著說:「我才羨慕你們兩個,我對生活失去熱情和自由,只剩下重複不斷的生活與數字,還要背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堅持家聽完兩人的話嘆了一口氣,什麼話都沒說。夢想家和理想家疑惑的看著他說:「你不但有這麼好的成就,還有好老婆,為什麼還要唉聲嘆氣?」堅持家說:「我害怕窮苦所以堅持努力工作,也害怕孤單所以結了婚,現在我什麼都有了,但也發現生活好像失去的方向與目標,有時甚至會感到空虛。」理想家深刻的點點頭:「你…就是缺少了夢想。」
    此時,三個人都為自己人生的選擇感到懊惱。突然,理想家興奮的說:「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一起合作、一起創業,這樣就能互補我們失去的那一部分了。」夢想家和堅持家聽完立刻拍手叫好。幾年後,他們創下自己的品牌,成立了設計公司,並成功闖出一番事業,而這三個人也補足了內心的缺憾,並一起享受成功後的甜美果實。

    大家不妨從上述故事中的夢想家、理想家與堅持家的角度出發。首先,「夢想」是指「我想要做什麼工作」。先不論自己的能力,是否曾經對某些職業有所憧憬呢?若還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在哪裡,或許可以透過修課、打工、社團或志工服務的活動,了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接著,「理想」是指「我對未來生活所重視的部分」。因為你選擇的行業類別,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生活的各層面,包含經濟水平、成就、家人認同、工作時間長短、個人發展、專業成長等等,所以大家不妨思考自己夢想中的工作,能否符合自己對未來生活理想的樣子。例如:你夢想中的工作為當一名空姐,除了薪資待遇不錯,還能嚐遍世界美食、看盡世界美景,但這份工作的工時長、上下班時間不固定,且父母期待你能時常陪伴他們。此時,該如何在夢想與理想間做取捨或取得平衡呢?你或許可以調整自己的夢想,從空姐轉為地勤,也或許你想跟家人溝通協調,取得一致的共識。當你能取得平衡時,即能避免故事中理想家與夢想家互相羨慕又懊悔的情形發生。

    最後,「堅持」則是一把鑰匙,能帶你通往夢想與理想。為自己堅持,並享受過程中每一刻的啟發與成長,將它轉化為動力與能量。相信有堅持家帶領著夢想與理想,必能朝向美好的未來前進。相信十年後再回頭看,你會感激自己在過程中的嘗試與努力,並對自己會心一笑。

參考文獻
葉至誠(2013)。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活。台北:秀威出版。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