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探索與學習壓力
- 更新日期:114-07-21
- 發布單位:健康心理中心
在諮商室側寫大學生的自我完美要求的内在波動(下)
曾任交大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吳貴君
”幸福感”與”意義感”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他所開的幸福學的課堂上問到:「一個人如何才能活得既有成就,又很快樂?」「如何兼顧雄心壯志與快樂感受?」他認為:”幸福感”與”意義感”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他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生命很短暫,對於那些真正想做的事,努力去付諸行動。問問自己,我做的事情,對我有意義嗎?它們給我帶來了樂趣嗎?”他認為: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要外在成功,才會幸福、快樂。其實,成功不會帶來長久的快樂。實際的情況是,我們是在正向的情緒中,才會感覺更幸福、快樂,所以會更努力、更投入工作,才會創造更好的績效。是幸福快樂,創造成功與成長。
達賴喇嘛在”快樂”(天下出版)一書中也提到:「在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最困難的時期正是我獲得最多知識和經驗的時期。逆境有一個好處,就是困難的時刻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 這位智慧高僧說的, 正是在達成目標前的挑戰過程中的衝擊, 對內在性格的鍛鍊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在這世界上, 每一個體都有獨特的 ”天賦”, 與不同的人生 ”使命”, 當清楚確知自己的 ”天賦”, 並努力去實踐這 ”使命”時 , 個體會有拓展延伸的自我成長的體認 , 而這也是由內而來的自我意義感, 與自我價值感 , 是心理健康與幸福感的基石。
達賴喇嘛在”快樂”(天下出版)一書中也提到:「在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最困難的時期正是我獲得最多知識和經驗的時期。逆境有一個好處,就是困難的時刻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 這位智慧高僧說的, 正是在達成目標前的挑戰過程中的衝擊, 對內在性格的鍛鍊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在這世界上, 每一個體都有獨特的 ”天賦”, 與不同的人生 ”使命”, 當清楚確知自己的 ”天賦”, 並努力去實踐這 ”使命”時 , 個體會有拓展延伸的自我成長的體認 , 而這也是由內而來的自我意義感, 與自我價值感 , 是心理健康與幸福感的基石。
面對追求完美性格, 我們可以做的
導師們若遇見有此性格傾向的導生, 在此綜合以上 , 提供以下幾點方向, 鞤助導生們可以生活的更平安幸福:
- 鼓勵認識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個人都是生命力的獨特展現, 都是很有價值的, 找出自己的天賦與強項, 接納與欣賞弱項, 可以幫助我們活得自在與輕鬆。
- 鼓勵追求美好 , 而非完美:美好是在現實世界可以達成的, 而完美不是。確定自己可以做的, 訂定合理的目標, 信任自己的努力所帶出學習的經驗。
- 用不同的角度解讀人生挫敗:相信”沒有挫敗, 只有回饋”,凡走過必留痕跡,所有過去的點滴, 在恰當未來的某一時機都可能有所助益 ,一如 Job Steeves 的大學生涯, 不如預期的順利, 卻因為選修了書寫課, 練就了他對字形的敏銳美感,日後發揮在電腦的使用上。
- 養成給自己打氣的習慣、看進步、看優點:不卑不亢, 平實看待自己, 不膨脹更不縮小 , 看見過程中的投入與付出, 堅持與毅力, 而不是只以結果得失論斷。
- 幽默: 我們需要亮麗揮灑的仲夏, 也需要含蓄內斂的靜冬, 人生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挑戰, 若事情暫時不如意, 容許自己退一步吧 , 給自己多些空間吐納 ,幽自己一默實是高貴的品格 ,待蓄滿能量再出發。
- 接納:接納結果不如預期, 結果是很重要的回饋, 而不是失敗, 接納也幫助我們更平心靜氣 , 方向可以更看得清楚。“問題不是問題, 如何處理問題才是問題”(Virginia Satir), 考驗自己更多的耐心去看到這暫時的不順利, 所帶來的豐厚的禮物。
- 尋求資源:若需要, 找信任又有能力的好朋友, 或到諮商室找專業諮商老師幫忙, 也都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