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生涯探索與學習壓力

  • 更新日期:114-07-21
  • 發布單位:健康心理中心
大學叢林求生秘笈
陽明交大健康心理中心專任諮商師/張郁雯
 
大學叢林求生秘笈示意圖
 
脫離高中考試生活、正式成為大學生的各位,在考試壓力以及疫情焦慮的夾殺下生存,真的不容易。大學生活依然必須面臨很多的挑戰,一般的狀況下,大部分的同學們在半年(一學期)左右可以適應大學生活。這幾年和大學生一起工作的經驗中,常聽到的新鮮人壓力來源有:同儕競爭與預期落差、被動就會邊緣化的人際關係、生活習慣不同的住宿生活等。以下先就「自我價值感衝擊」來提供各位一些看法。
 
以前慣用的解決方法不再管用
大家在高中時期都是班級中的佼佼者,或者至少在特定科目上獲得成就感。我很常聽過這種故事腳本:高中時期考前抱佛腳可以輕鬆勝過平常苦讀的其他同學。這可能都代表了你習慣以學業成就和表現來定位自我價值。然而,一來是,大學時期的課程難度大幅提高,難以依靠考前抱佛腳的習慣,透過很有限的讀書時間,來獲得很高的分數成就。開始要習慣「投入的努力,不見得可以立即得到回報」的情況。二來,你也開始要重新評估自己在同儕競爭中的個人表現,你很優秀,班上卻總是不乏超級優秀的同學,這不代表你變差了,而是你到了一個優秀同儕的環境當中。以上這些過程都很容易讓大家產生很大的挫敗感。
 
大學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在交大校區有個傳聞──交大號稱「交報告大學」,不僅如此,各種大小考試從期中考過後就一路不停歇直到期末。會讓大一新鮮人對於大學自由學習的嚮往打了很大的折扣。所以你必須重新站穩步調,不能只以單一向度「考試成就」來檢視自我價值。而是要用多元的管道來建立自我價值,例如感受到自己在過程中的確有所學習、感受到自己的盡力。而有些同學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投入其他會讓自己感到有意義與成就感的工作當中。例如「高收入或高社會地位的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或唯一追尋的人生成就?
 
把混亂視為一種必要的過程
要尋找自我價值感、人生使命感的答案,是需要時間去探索的。陽明交大的同學很多都有完美主義傾向(所以才能生存到現在),面對不明確的情況,必定會感到焦躁不安,尤其是看到其他同學貌似「都很順利」時,會特別容易自我懷疑,懷疑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抗壓性不夠,所以才無法完成。但我想讓各位同學知道,如果你有這種感受並不孤單(這幾年我已經聽過歷屆學長姐都有過類似心情),重要的是你如何「解釋」自己所面臨的混亂狀況。心法其實就是「慢慢來比較快」以及「允許自己不完美」。當你對自我價值感到混亂挫折時,先花一點力氣釐清自己、理解自己,何以會感到混亂不舒服。例如,考試進度太多根本讀不完、書本重點太多,無從準備。那麼,讓你不舒服的來源可能是來自於「失控」,無法掌控自己進度而感到慌張。唯有你先花力氣釐清自己混亂的來源,才有機會處理面對,而不是很快地要陷入「別人都可以,我為何不行?」的自我質疑/責備當中,那會很容易陷入壓抑與惡性循環。如果你把這個混亂的經驗,當做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成長機會,然後接納自己實際的樣子,接受自己做到能做的、能努力的部份,接受自己不喜歡落後的感覺、接受自己就是對某些事情並不擅長,但問心無愧,那麼你的自我掌控感才會回來。掌控感一旦回來,反而有機會往你所期待的方向調整與改變。
 
找到能支撐你在大學生存的動力
適應一個新生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際支持,透過言語以及情感支持,可以大幅降低你的壓力感受與壓力賀爾蒙。不管是從以前的高中好友、熟悉的網友或者信任的家人來尋求支持。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在大學生活中試著發展出新的人際關係,對同學釋出主動的善意,積極參與各種聚會、社團或系上活動,探索以及發展新的興趣。一方面可以累積為人處事的經驗,訓練心智成熟以及思慮縝密性,轉移生活重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過程當中發現自己的擅長、有興趣或容易產生成就感的項目,做為規劃未來生活的前導探索。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參與的過程,建立你和同學之間的親密感,也有機會可以從中獲得他人適應大學難題的各種經驗。相信你的大學生活在這些過程當中,一定可以順利適應,回頭來看也會對自己曾經度過這個重要難關而感到自豪。
 
如果你還是想找人討論自己的個人議題,歡迎跟你的導師或者健康心理中心聯絡。你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