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導師知能

  • 發布日期:113-11-06
校園有愛無礙~肢體障礙學生特質及相處方式
作者:心理諮商中心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劉容孜
   
    隨著入學管道多元化的趨勢,就讀大專校院的身心障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身心障礙學生可分為多種障礙類別,各類別的特質及需求各有差異。根據統計:105學年度就讀大專院校的肢障學生為1798人,僅次於學習障礙及自閉症學生。形成肢體障礙的原因,有些是疾病引起的,有些是意外傷害造成的;有些肢障情況非常明顯,但也有些並不外顯,即使周遭的人也不易察覺。
    心肺系統、肌肉骨骼、神經系統方面的障礙,都有可能造成肢體障礙,因為這三種系統各司不同的功能,所以肢障者亦呈現不同類型的特質:
一、肢體障礙形成因素及特質
(一)心肺系統障礙者的特質
因為呼吸疾病(氣喘、囊性纖維變性)或心臟缺陷,以致無法承受跑步、爬階梯或是長距離的步行等激烈體能活動。因為體弱容易被傳染疾病,即使智力正常,但是常常請病假缺課而影響學業。
(二)肌肉骨骼系統障礙者的特質
影響肌肉骨骼系統的症狀如肌肉萎縮造成的進行性肌肉無力、關節發炎或嚴重外傷導致的截肢、肌肉萎縮妨礙到正常行動,或者脊椎彎曲限制軀幹的活動等。有些症狀嚴重的肢障者無法走路、獨自坐起或使用雙手操作,必須仰賴別人才能移動、進食、如廁。
(三)神經系統方面障礙者的特質
因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傷,而導致動作機能異常,俗稱腦性麻痺,腦性麻痺通常伴隨其他方面的障礙;感染小兒麻痺病毒,也會損害脊髓神經細胞,致使肌肉萎縮無力,無法隨心所欲運動。障礙情況從輕微的動作協調不良到全身麻痺知覺功能異常的都有。

二、肢體障礙者可能的心理特徵
    相關調查顯示肢障者比一般人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有較高的焦慮,對自己缺乏整體性的概念,因為肢體障礙而可能導致的心理特徵有下列幾點:
(一)孤立的狀態:孤立感有些源自物理空間也有些源自心理空間。由於無法行動自如、活動範圍受限,所接觸的生活領域及經驗隨之受限,因而產生物理空間的孤立感。再者,少數肢障者對自身的障礙高度的自卑,避免與人接觸,在心理空間上形成孤立,影響了與別人的情感交流,因而產生物理、心理空間上的孤立。
(二)自我的貶值:未必每個肢障者都會如此,但是有些肢障者長期在依賴狀態下,需要他人料理日常生活雜務、用餐、沐浴、如廁等,自覺喪失功能而自我貶抑。他人好奇的注視肢障部位、不合宜的同情表現,也會觸及傷痛,打擊其自尊心。 此外在團體活動中,由於生理限制,不能參加遊戲或活動,或者在求職競爭中居於劣勢,多少會帶來自憐自卑,引發自我價值感的動盪。
(三)憂慮前途:尤其是障礙程度較嚴重者,由於長期依賴別人的扶持,所以內心感受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焦慮,深恐別人嫌惡而遺棄之。此種焦慮隨年紀增大而加深,到了青春期更為強烈,因為他們開始考慮未來求職、婚姻、個人健康等問題。

三、協助措施及相處方式
(一)班級導師及特教輔導老師
1、將肢障學生的無障礙設施需求轉知學校總務處,以調整無障礙斜坡、無障礙廁所、特製座椅等設備,利於學生在校園裡面的行動不會受到阻礙。
2、依據需求,向輔具中心借用合宜的輔助器具。
3、依據需求,邀請熱心且細心的同學提供人力支援。
4、了解肢障學生的身心狀態與個別需求,據此調整授課方式以及教學設備,幫助其順利學習。
5、與肢障學生討論:如果發生意外事件,學校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以提供協助。
6、幫助重新找尋生活的目標,即使身心受到障礙所苦,人生仍然存在許多值得追求的價值,例如學業、事業、家庭,友誼、品德等,鼓勵肢障學生從中獲得積極性的補償。
7、幫助肢障學生體認肢體障礙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輔導其了解自身的專長與限制,進而培養照顧自己與回饋社會的能力。
(二)同學及朋友
1、與肢障學生同行的時候,同儕可以主動地上前扶助,或是幫忙推送輪椅。
2、誠意的與肢障學生討論:動態活動時他的限制、靜態活動時他的專長,陪伴他們從事健康與安全的休閒活動。
3、詢問肢障學生的體能情形,以便發生意外事件時,同儕能夠及時地採取救援措施。

期盼以上資訊能夠讓大家更加認識肢障學生,用積極關愛弭平障礙,在老師和同學友善的接納與協助下,肢障學生能夠克服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在陽明校園展開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