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健康心理中心

導師知能

  • 發布日期:113-11-06
身處地震帶~談妥瑞症學生的校園適應困難
健康心理中心交大校區資源教室輔導老師 何政勳

    考試將近,老師在講台上賣力講課,全班同學在台下認真聽講、埋首做筆記,此時教室突然出現咔~咔~的聲音,同學們紛紛朝發出聲響的地方看過去,發現小強(化名)在座位上開始出現眨眼、搖頭、聳肩等動作,還伴隨口中發出一些清喉嚨的聲音,大家的注意力一下都轉移到小強身上,紛紛交頭接耳、指指點點起來,教室開始鬧烘烘,老師有困難繼續上課。小強則感覺自己的身體像是被人操控一樣,無法靠意志停止,加上同學投來關注的目光,讓他覺得又急又慌,身體抽動的情況不僅停不下來,反而還更強烈了,小強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焦躁不安的心情,慢慢轉變成一種無助與憤怒。
    小強是典型的妥瑞症患者。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種生物學基礎的神經性疾病,患者會以快速、重複的抽動(Tic)為主要症狀,通常表現在動作(如:眨眼、裝鬼臉、搖頭、聳肩)與聲音(如:輕咳、清喉嚨、大叫)兩類,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具遺傳性因子。除了先天因素,後天的緊張與壓力狀態也會增加抽動的頻率與強度,部分患者會隨著年紀增長症狀逐漸緩解,若症狀輕微則不需服用藥物,但當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的時候,可考慮接受藥物治療。妥瑞症一般常伴隨著的共同疾病有強迫症、過動症等,當發現自己或同學朋友有上述的症狀時,建議主動尋求精神科/身心科醫師的協助,做進一步專業的評估、診斷以及藥物治療。疾病的醫學診斷及藥物治療可請教專科醫生。
打個比方,我們可以將妥瑞症患者想像成身體座落在地震帶的個體,其他人則是是處在地質穩定的非地震帶。在台灣,我們都知道地震時常發生,沒有人能夠阻止和控制,大家只能學習接受它,與它共處,並且設法減少損傷。妥瑞症的抽動症狀也是一樣,患者本身無法阻止和控制症狀,不同患者其症狀部位、形式、強度與頻率個別差異很大,像是處在不同地區的地震帶上,有些人症狀很輕微,像無感地震,幾乎不會被發現;有些人症狀卻像大地震,無法被忽略。然而,重點不是症狀本身,而是我們看待症狀的態度,我們需要將症狀視為一種必然,類似地震是在宣洩地質內部的能量,學習與它共處,並降低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傷害,一昧強行抑制它只會累積更多能量,造成日後更大的爆發。
    一般而言,妥瑞症學生在大專校園內可能遇到的困境,分為以下幾點說明:
1.身體方面:
    身體長期不自主的抽動行為,嚴重時可能導致肌肉反覆拉傷,形成一種慢性化的受傷發炎狀態。部分患者身上總是帶著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就像電玩遊戲角色中了持續損血技能一樣,無法帶著百分百的狀態學習。這時候雖然可以依靠消炎藥物或職能治療幫助,但只能緩解疼痛而無法杜絕。
2.心理方面:
    除了身體受影響,妥瑞症也會造成心理上的失控感及無力感,因為患者的身體會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像是被人遠端遙控一樣,心裡可能知道會發生什麼,卻完全無法阻止,這種失控的感覺,往往會讓當事人恐慌而不知所措。
    另一方面,患者身處環境的周遭人們,對於疾病引發症狀的反應,往往是當事人最在意的,像是班級中的老師及同學,在看到那些特殊的動作,或是聽到特殊的聲音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接納理解,或是指指點點,甚至嘲笑貶低,常會直接影響當事人的第二層心理反應。當事人若是感覺到被接納,通常會比較安心;若感覺到被排斥或嘲笑,則會焦慮不安,此時若是找不到良好的因應策略,可能衍生出自卑感、人際退縮、憂鬱、焦慮、失眠等身心健康問題。這時候當事人自己與周遭人們是否能理解接納他們就顯得非常重要。若當事人因此出現適應困難、人際問題,或是心理困擾,旁人可以適時鼓勵他們尋求校內外心理諮商,在專業心理師/輔導老師的協助下,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內在難以消化的情緒,以減緩心理壓力。
3.生活學習方面:
    症狀本身也可能進一步加深日常生活的困難。妥瑞症學生和其他同學相比,常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處理好同樣一件事情,例如:吃飯時間增加、無法長時間維持上課專注、抄寫筆記速度或考試作答速度較慢等,都可能會大幅降低學習成效。這時候可鼓勵他們尋求資源教室協助,經資源教室老師評估需求後,從旁安排適當協助,以減低學習成效受影響,例如:聘請學伴提供課堂筆記,一起討論課堂重點;聘請教學助理進行課後輔導加強;寫信向任課老師說明給予延長考試時間等。
    人們的身心狀態會相互影響,外顯症狀可以視為內在衝突壓力的表徵,只是每個人呈現出來的方式不同,就像地殼下的板塊運動累積的能量,會透過地震來表現。當我們發現身邊妥瑞症同學症狀發生的頻率或強度增加,或許代表他正在經歷一些潛在的壓力,可能有些事情正讓他感到緊張和焦慮,這時候聚焦在心情而非症狀的主動關心常會讓他感到放鬆、安全與溫暖,很可能就大大降低他的焦慮,減緩了他的症狀。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