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一群熱愛藝術的學生推出數項裝置藝術專案,拉近同學和藝術的距離。藝趣節自2017年創立,由不同科系的學生組成,憑藉自身專長與對藝術的熱愛打破藝文和科技的藩籬,設計一連串藝術創作,在學生心中種下藝術的種子。
乘風描繪自己的形狀 – 專案體現風城如何形塑我們的模樣
本屆藝趣節以「走路有風」為主題,以在風城的經驗與生活為出發,並以風的各種聯想與意象作為串連,發展系列作品。這些作品共存於大家生活的場域,時時刻刻與自身共同經歷、感知。走在有風的城市、走在有風的日子、走在有風的練習、走在有風的盼望,團隊以作品為媒介,期待藝趣節能夠陪同學生一起成長,在交大校區幾年的生活後,可以大步邁向未來,走路有風。
不同形式的藝術饗宴 – 以多種媒材貼切體現作品內涵
在專案內容中,涵蓋各種形式的創作,如以聲音體現人們日常生活的「風城派對」,以時下流行社群媒體 Instagram 的濾鏡功能讓觀眾體驗 AR 互動的「風蝕爺之地」,結合傳統竹編工藝和創新設計的「放風計劃」等等,參與者能在各專案之中享受不同感官體驗,更能沉浸在活動的整體氛圍。
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 互動式專案提升參與感
在這次的展品之中,「風蝕爺之地」專案在作品形成之初透過催眠治療-故事工作坊向觀眾募集在新竹發生的故事,藉由蒐集故事與形體轉化,透過AR展演,揭發、闡述曾在這個地區發生的故事,展現各種可能的觀點,引發更多對在地的理解與想像,並利用 IG 濾鏡讓觀眾可以親自遊戲,體會作品所希望表達的故事涵義。

「Bubble Wall」專案則是在網路上募集同學們的願望、期許,並將願望們利用 AR 具體化,放進投影泡泡中,自鐘塔底部緩緩昇上,讓願望在黑夜裡閃閃發光,讓觀眾更有動力實現它們,一起見證它們繽紛十二月的黑夜。
回歸手工製作的溫度 – 傳統竹編與鋁線編織
藝趣節雖主打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卻也不乏運用大自然材料的純手作的專案,如「放風計畫」,在校園中最適合放風的地域,結合設計思維與傳統工法,透過眾人之手齊心協力編織、創造出有著休息寓意的竹編發呆亭,供行人小憩片刻,呼吸新鮮空氣。

「漆黑中的螢火蟲」專案透過手作工坊把思緒編織成鋁線網,一個網便是一個故事,將它們掛在校園中有風吹過的地方,讓風拂過那些無以傾訴的情緒。
讓自然生活與科技共舞 – 取材自日常的裝置藝術
「Terroir」專案作品以柱列呈現群山剖面,起伏呼應地勢高低,整體與周圍的樹木、草地串連,共同形成一數位山林,來往流動的人群和鳥群與之共存。在白天,陽光從葉縫灑落,山林結構隨光影變化而生。而作品中的數位光線於夜晚幻化,映射在場域之中,且光影明暗變化與裝置接收到的風同步,近一步與環境中的生命交互流動。

第五屆藝趣節本月起在校園各處展出精采的裝置藝術作品,展期到明年1月4日結束,共三場「風城派對」記錄了夏日薰風掃過綠葉枝椏的沙沙聲、傍晚時分,光復路上此起彼落的喇叭聲、站在長長隊伍中、掃去煩躁的「結帳請往前」的機械化聲響、假日校園裡孩子們嬉鬧的笑聲,用聲音記下人們的每一刻。
2021陽明交大藝趣節-【走路有風】
展期|2021/12/10(五)~ 2022/1/4(二)
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 校園各處
主辦|陽明交通大學 藝趣節團隊
指導|陽明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博雅書苑、總務處、學務處課外活動組、藝文中心
贊助|馳綠22製夢所、財團法人交大思源基金會、藝造文化有限公司
藝趣節學生團隊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YCUArtFest
官網|https://reurl.cc/OkLm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