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巴勒斯坦的博士生Mohammed W I Sulaiman(中文名蘇茂凡)正在示範如何在頭上包覆圍巾,這是巴勒斯坦所屬穆斯林國家特有的手法,同時他也跳了一段故鄉的祈福舞蹈。在Sulaiman面前是一群13、14歲的國中生,小朋友學習著特有的圍巾包覆方法,同時聽著Sulaiman以流利的英語描述著家鄉的故事。
陽明交大昨天有六名外籍生,也跟Sulaiman一樣利用課餘時間,在新竹市香山區的富禮國中進行文化交流與英文教學。受到疫情影響,分別來自巴西、巴勒斯坦、印尼、印度、泰國不同國家的外籍學生,則透過遠距方式線上分享家鄉舞蹈、文化、飲食特色。
從去年迄今,這是第五次陽明交大有國際生前往富禮國中,進行「把世界帶進教室」的活動。過去除了介紹巴勒斯坦外,也有汶萊的留學生教導烏克莉莉,來自美國、巴西、越南、印尼、泰國的留學生介紹家鄉文化。

富禮國中是新竹市規模最小的國中,卻有著發展十年揚名國際的「射箭教育」,也有著二十年竹塹傳統技藝轉型的「玻璃藝術教育」課程;更有著新竹市唯一的原住民村落學區。考量地處市郊文化刺激不足,也因應台灣2030雙語國家政策,「Bilingual Course雙語課程教學」及「AI資訊科技教育」是近三年富禮積極轉型的特色課程,為養成具備宏觀視野及良好品德的未來世界公民做好準備。陽明交大國際事務處在富禮國中涂靜娟校長邀請下,合作這項「把世界帶進教室」的教學活動,如今已經成為富禮國中雙語國際教育的特色課程。
「把世界帶進教室」主要是利用中午午休時間,由外籍生對七到九年級的學生分享各國特色文化及節慶禮儀,結合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科學實驗、網頁設計等專長進行雙語交流,透過輕鬆的主題分享,培養偏鄉國中生接觸英文的環境,讓他們不會害怕與外國人溝通。
這項活動來自於富禮國中涂靜娟校長的構想。她表示,富禮國中每個年級只有三個班,是一所偏鄉小學校,但已經有「FULI 禾日山五力躍國際」、「把世界帶進教室」兩項國際教育特色;很感謝陽明交大能支持這樣的構想,讓國際生來偏鄉與學生互動,促成教育路上大手攜小手的美麗風景。
陽明交大國際處校聘副國際長金孟華老師表示,英語雖然是國中的必修科目,但國中生在這個階段,少有機會接觸「課本以外」的生活英文,也幾乎沒有機會與外國人互動。陽明交大目前有超過1400名國際生,這樣的國際交流,不但符合本校深耕計畫及永續發展目的,發揮在地國際化的價值,也以行動支持偏鄉教育,讓大學與社區的連結更為緊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