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揭幕,台日共同迎接再生醫學挑戰

01 山中伸彌對於與陽明交大的合作寄予厚望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在亞洲生技論壇演講中特別提及,對於與陽明交大的合作寄予厚望(圖/擷自「2022亞洲生技大會」轉播網頁)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Pro. Yamanaka Shin’ya),今(7/27)受邀出席「2022亞洲生技大會」擔任講者,特別展望與陽明交大產學研商化跨國合作策略,協同將iPS幹細胞療法普及的決心。陽明交大為此將成立「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深化與全球知名幹細胞研究機構合作,協助降低iPS幹細胞治療的製備成本,與建立再生醫學的自動化質量標準。

亞洲生技大會今年以「鏈結亞洲價值」(Connecting Asia Value)為主題,聚焦於亞洲各國甚至是台灣對世界的貢獻。山中伸彌教授今天以「讓尖端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科技價格更親民」(Top iPS Cell Technologies at Affordable Prices)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幹細胞可分化成各種細胞,山中伸彌教授發現將成熟細胞重新轉化成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方法,這項發現不僅讓他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桂冠,同時也開啟幹細胞醫療的無限可能,讓日本一躍成為再生醫學的重要國家之一。

02
山中伸彌教授在演講中談到幹細胞製備的挑戰(圖/擷自「2022亞洲生技大會」轉播網頁)

儘管如此,在今天演講中,他仍提及這項技術在臨床應用的重大挑戰,包含生產過程全憑人工操作,品質檢驗至少得耗時五個月,產量不足且成本高達3萬美金。為了避免再生醫學成為只有富人可負擔得起的療法,山中伸彌教授最終的目標是希望在兼顧品質的前提下,降低幹細胞製備成本,由人工轉換成自動化,讓這項技術可以擴展到全世界有需要的患者。

為此,日方已與陽明交大達成合作。在雙方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下,今年四月日方已派遣研發人員進駐陽明交大,透過陽明交大研發的生醫晶片應用在偵測幹細胞的製備,可望達成自動化與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標。陽明交大已在台北與新竹都設立實驗中心,更將成立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全力支援這項技術,台日雙方共同為再生醫學於全世界的普及共盡心力。

03 日方人員已於今年四月初次訪問陽明交大,左三為陽明交大鄭子豪副校長
日方人員已於今年四月初次訪問陽明交大,左三為陽明交大鄭子豪副校長

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表示,為了深化與全球知名幹細胞研究機構合作,即將成立的「陽明交大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將由鄭子豪副校長擔任中心主任、陳玠甫教授擔任中心副主任,與日本京都大學CiRA基金會的跨國尖端科學合作,一同帶領台灣高階科學研究人才與世界一流研究機構齊頭並進。他說,醫學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不能成為富人的專利,所以台日這次合作,目的就是期望能將諾貝爾醫學獎的成果普及化,讓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生產與品質檢驗自動化,如此不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時也能兼顧品質穩定。

對於這次台日合作,山中伸彌教授在今天的演說中特別提及陽明交大,對台日合作寄予厚望。林奇宏校長也表示,再生醫學與半導體本來就是陽明交大的強項,能和世界級的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面對再生醫學的挑戰,不僅是陽明交大鏈結亞洲價值的企圖心,也彰顯台灣在此領域上能站穩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