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創立三十週年,應藝所師生們擴大規模舉辦了今年的展覽《軟韌性 — 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30週年特展》,有別於過去的展覽,今年應藝所特別規劃了一場30週年特展的前導活動《應藝之夜》,隆重集結了創所30年以來,所積累各界相當知名的12位校友們,包括設計師、教授、執行長、工作室總監、館長等等,在2022年8月20號這天於台北記憶倉庫舉辦《應藝之夜》演講活動,共有百位以上校外、校內的朋友們共襄盛舉。
這12位講師都是應用藝術所的傑出校友們,演講以6分鐘快講的形式,分享過去在應藝所求學階段,到這數十年來在各個業界所經歷到的珍貴經驗,應用藝術所許峻誠所長提到:「講師們都是用一分鐘呈現這十年的功力,傳授給在場的各位。」本次活動及30週年特展指導老師劉辰岫教授表示:「應藝所校友們在不同的領域均有亮眼的表現甚至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藉由這次30週年的機會,讓校友凝聚在一起,共同塑造一個屬於應藝所『IAA』的品牌。」《應藝之夜》期望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營造愜意的演講氛圍,讓聽者們都能滿載而歸。
工業設計與生活空間設計
任教於臺師大設計學系的鄧建國教授是應藝所的第一屆校友,曾主持多項國內外專題與展覽,鄧建國教授擔任教職多年,持續以人文關懷與創新設計的精神培育著莘莘學子。《設計東京》的作者-吳東龍,以設計觀察家的身分,帶著讀者體驗東京的美感及思考,最近也在疫情下回到日本,觀察疫情前後帶來的變化,並鼓勵大家透過親身體驗勾勒出自己的世界觀。大中設計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位工業設計師的劉大中在近期舉辦了一場跨領域設計展《Reference:僅供參考》,藉由衝擊觀眾的五感,刺激觀者對於設計的想像。禾本應用設計的許秀涵總監,從事空間設計、展場設計的創作,持續為空間、為人說故事,近期更投入文化設計,為老家金門打造嶄新的樣貌。
UI/UX設計與虛實整合創作
現任於104資訊科技的曹訓誌設計長,致力於數位創新與趨勢研究,鼓勵設計師以系統性思考的方式研究問題,做出創新的洞見與設計。唐聖凱目前在Meta Reality Labs擔任產品設計師,曾參與三星的擴增鏡像專案及微軟Holo Lens2、Mesh,現於Meta元宇宙的路口,期待能透過改變人看世界的方法來改變世界。在荷蘭Canyon擔任資深UX設計師的張詩典,分享了交換期間的文化衝擊,以及在Canyon參與Unisex單車的案例,指出文化的差異影響使用者習慣,也鼓勵聽者們創造自己的價值。著名動畫導演紀柏舟,其作品《光之塔》榮獲了許多國際大獎,走遍各個國際影展並挑戰多部好萊塢電影,導演一直以宮崎駿為目標,期望做出永遠留存在心裡的電影。
藝術管理與策展領域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駱麗真館長,長期關注並投入社會運動,在創作時也圍繞著許多社會議題,館長提到:「在傳統裡找出創新的方法,或是完全顛覆它。」曾鈺涓教授目前任教於世新公廣系,致力於數位藝術的創作與研究,策展主題圍繞著曾鈺涓教授所關注的性別議題到網路文化,並探討數位時代所存在的問題。獨立策展人高森信男,投入當代藝術的策劃,持續促進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藝術文化交流,在創作過程受到許多國家的啟發,認為旅遊經驗能夠刺激跨文化的思考。現任王道銀行的黃巧慧執行長,也是應藝所的第一屆校友,曾在泰北藉著在邊境流浪的孩子反思:「一個完滿快樂的人,才有能力付出、欣賞、接納別人的愛」進入王道銀行後持續培育年輕、優秀的藝術家,黃巧慧老師認為,每個人都會開出屬於自己顏色的花朵,而我們能一起開出一座美麗的花園。
應藝所展覽《軟韌性 — 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30週年特展》即將在9月22日至10月18日於陽明交大藝文中心舉辦,展覽以「軟韌性」為主題,演示應藝所於三十年的遞變流轉中,如何以共生共好為基礎,不斷重組再生為一個動態的整體,為變動的世代提供充滿可能性的想像與實踐,並持續引發更多的反思與迴響。
《軟韌性 — 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30週年特展》
展覽時間 | 2022.09.22(四)→ 10.18(二)
開幕活動 | 2022.09.22(四) 13:00 開幕茶會、14:00 特展導覽
展場開放時間 | 週一 ~ 週五 10:30 → 18:30、週六10:30 → 16:30 (10.08國慶日補假休館)
地點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 藝文空間(浩然圖書館B1)
欲知更多詳情可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NYCU IAA臉書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