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吃得少活得比較久?科學家從線蟲身上發現抗老化藥物發展曙光
想要活得長壽或許可以不用再那麼辛苦少吃多餐了。科學家在0.1公分的線蟲身上發現飲食限制促進細胞自噬作用及延緩老化的分子機制,這項發現讓抗老化藥物終於有了明顯的標的。 許多動物實驗都證實飲食限制或熱量限...
想要活得長壽或許可以不用再那麼辛苦少吃多餐了。科學家在0.1公分的線蟲身上發現飲食限制促進細胞自噬作用及延緩老化的分子機制,這項發現讓抗老化藥物終於有了明顯的標的。 許多動物實驗都證實飲食限制或熱量限...
肥胖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已知肥胖與很多新陳代謝疾病有關,但為什麼有人胖得可愛健康,有人胖起來慢性病纏身?實驗研究發現,「口型蛋白」(stomatin)在肥胖慢性病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口型蛋白是由...
無線刺激腦神經不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生醫工程所江柏翰助理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磁場以及奈米技術,做到真正的「無線」刺激腦神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做到「不需要基因...
小鼠大腦中的體抑素細胞(CeA-SST)活性,會影響慢性疼痛引起的焦慮或憂鬱。這項發現有助於瞭解慢性疼痛與行為、情緒間的互相影響,提供未來的治療方向。 這項發現今天刊登於《eLife》,是由生命科學院...
對寶寶而言,媽媽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逗她們笑,還能減緩疼痛。 一份來自陽明交大護理學系針對早產兒足跟穿刺的研究,發現早產兒在足跟穿刺採血期間,如果能聽到來自母親的聲音,嬰兒的心跳頻率會比較穩定,同時外在...
焦慮是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中經常被提及的症狀,但為何一般感冒發燒康復後,就比較不會有此後遺症?最新的動物模型顯示可能是Fkbp5基因在作祟。 Fkbp5基因是壓力賀爾蒙受體活化後的下游...
除了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的質量濃度外,科學家發現其組成成份也是影響健康的元凶,建議後續進一步探討懸浮微粒中可反映毒性的細胞氧化壓力,更精準瞭解空氣品質與健康之間的影...
榮登國際頂尖會議ACM SIGCOMM 2022 本校資訊學院陳志成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之 K. K. Ramakrishnan教授共同指導四位陽明交大學生與二名加大河濱分校學生,...
蜘蛛在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經常扮演反派角色,尤其是手掌大小的人面蜘蛛(Nephila pilipes)更是令人畏懼。但是當有一天蜘蛛絲也可以測量血糖,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的時候,蜘蛛或許就不那麼反派了。 陽...
陽明交大攜校友 研發阿茲海默口服免疫調節藥 雙方合作首創腦微膠細胞調節免疫療法 獲美阿茲海默協會獎助 阿茲海默症經常伴隨著腦部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陽明交大與校友合作研發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已完成第一期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