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焦點新聞

  • 校園

  • 發布日期:113-09-11
兩院合併!「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富多元學科、創新人才培育之優勢
交大校區揭牌儀式
 
9月9日本校迎來校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合校後首度的兩院合併正式完成!位於交大校區的「人文社會學院」與陽明校區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院」正式整合為「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簡稱CHASS),並在兩校區同步舉行揭牌儀式,象徵本校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的新時代正式啟動。
 

陽明校區揭牌儀式
「文化為基,創新共榮」
新學院聚合14個學術單位,推動跨域研究、提供多元思維
這次合併為合校後,首次「由下而上」自主整合的學院,強調以「文化」作為共同的基礎,展現了學校除了醫療、資通訊,還有在「人文領域」的深厚底蘊。合併後的新學院成為校內學科多樣性最多的學院,共涵蓋14個學術單位,包括外國語文、學習科學、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藝術與音樂、人機智能與哲學跨域等專業。

學院共擁有101位專任教師,院內的優秀教師亦持續引領學術創新與社會貢獻。像是建築所許倍銜教授作為台灣竹會理事長,在今年3月成功主辦了第12屆世界竹論壇,吸引來自30個國家的竹產業專業人士齊聚台灣,展示台灣在竹文化與產業創新方面的卓越成果。應用藝術研究所李建佑助理教授則利用3D列印技術,將烏魚鱗片變身為精美的藝術品,獲得了台灣永續行動獎及亞太永續行動獎的肯定。同為應用藝術研究所的賴雯淑所長,則透過「新竹六燃地方學」推動地方的文化保存與活化,去年其帶領的六燃團隊以「六燃參與式永續生活設計」榮獲日本 GOOD DESIGN AWARD。這些教師與其團隊的傑出成就,充分展現了學院對創新、永續發展與在地創生的重視和投入。

3D藝術品與六燃團隊
左圖:應用藝術研究所李建佑助理教授利用3D列印技術,將烏魚鱗片熬煮、粉碎後,變身成美麗的藝術品。讓難以回收且可能影響環境的魚鱗得以再利用。獲得2024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及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銅獎。
右圖:應用藝術研究所賴雯淑所長帶領的六燃團隊,運用智慧科技與生態倫理,將雞舍和蝙蝠棲地視為永續生活的一部分,實踐more-than-human的概念,為社區公益與生態保育教育作出貢獻。獲得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2023。


學院在課程設計更是強調跨域學習,開設了六種跨領域學程,從外國語文學程到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科技學程,致力於培養具備多元知識背景與創新思維的領導人才。這些課程的設立,展現了學院在跨領域研究與教學的領先地位,亦為國際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合併後的「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不僅集結了豐富的學術資源,亦擁有850位在學學生,包含120名博士生、541名碩士生及189名學士生,其中女性學生占比達60%,顯示出在人文與社會領域中,女性展現了卓越的學術與專業能力。

「垂直與水平交融,文化與自然共生」
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正式揭牌,象徵邁向永續發展新里程


在揭牌儀式中,由建築所助理教授凌天及其學生翁振瑋、譚宇宏設計的院牌成為焦點。新院牌的設計以三片混凝土彼此嵌合,再以金屬鑲嵌其中,象徵人文、藝術與社會的匯流與交融。交大校區的院牌以「垂直」懸掛呈現,象徵學院在人文價值提升上的垂直發展;而陽明校區的院牌則「水平」安置,呼應山坡上校園的地理特徵,展現出學院對地方文化的關懷。

除了揭牌儀式,學院也進行了紀念植栽活動,選擇了具備象徵意義的台灣原生植物進行栽種,包括象徵台北陽明山系的杜鵑、代表新竹地方的新竹油菊,以及台灣百合等,這些植物不僅標誌了學院的歷史時刻,亦象徵了學院未來的持續發展與永續精神。

「人文藝術與社會學院」的成立,象徵本校在人文、藝術與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邁向新高點。學院將秉持「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精神,這一標語源自《易經》,由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廖育謙同學所提案,取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寓意學院將以人文關懷為核心,推動科技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學院將透過跨領域合作與國際連結,為社會提供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解決方案,未來會致力於培養兼具人文素養與科技實踐的領導人才,為社會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

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一個融合科技與人文,探索未來可能性的嶄新旅程。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