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項目

  • 發布日期:114-01-16
  • 更新日期:114-01-16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河川水理輸砂計算

高含砂水流計算分析
結合實驗與數值計算,分析高含砂水流環境下之泥砂停機效應以及淤積波前傳遞過程。
高含砂水流計算分析


高含砂水流一般而言含砂濃度均在 63,250 ppm 以上,泥砂顆粒的運動行為因落淤速度與摩擦阻力減少,導致沖淤行為難以常態低濃度含砂水流之動床理論描述。結合實驗與合適的相關理論來發展高含砂水流動床模式,可合理描述高含砂水流在河道中的沖淤行為,及其對跨河構造物之影響。

浸沒式邊界演算法
發展浸沒式邊界演算法,易於模擬河道水工結構物周圍流場與輸砂特性。
  1. 傳統結構型格網處理不規則邊界無法避免鋸齒型分布之缺點
  2. 浸沒式邊界給予內部邊界獨立格網系統,計算結構物周圍格網受水流衝擊時之反饋力再與動量方程式結合,迫使流速因結構物改變方向,降低格網產生困難度
傳統結構型格網處理不規則邊界無法避免鋸齒型分布之缺點
示意圖1
浸沒式邊界給予內部邊界獨立格網系統,計算結構物周圍格網受水流衝擊時之反饋力再與動量方程式結合,迫使流速因結構物改變方向,降低格網產生困難度
示意圖2
軟弱岩盤河道沖刷計算圖1
 
 
軟弱岩盤河道沖刷計算
軟岩河道沖刷為台灣特殊案例,有別於傳統沖積層輸砂機制。本中心開發具有模擬軟岩河道沖刷過程之水平二維數值模式,配合監測數據分析台灣不同軟岩河道沖刷特性。
軟弱岩盤河道沖刷計算圖2
 

河道變遷模式發展
結合岸壁側向輸砂平衡機制、地下水流分析以及摩爾庫倫理論,發展可同時考量岸壁沖刷與崩塌行為之水平二維河道變遷模式。
河道變遷模式發展圖1
河道變遷模式發展圖2

擬三維分層淺水波模式發展
擬三維分層淺水波模式發展
發展非結構網格之擬三維分層水理輸砂模式,層內部引入二次形狀函數並考慮層介面速度與剪力連續條件,適合用於水庫異重流以及河口垂直環流場與鹽度分布等三維現象之模擬,且具有計算快速與易於收斂之優點。
水工模型試驗

彩色質點影像測速法於植生流場測繪
發展非侵入式彩色質點影像測速法,分析植生於水中所造成之阻力特性以及速度場與渦度場結構,流場分析結果可進一步探討植生阻力、植生密度與糙度係數關係。
彩色質點影像測速法於植生流場測繪圖1
彩色質點影像測速法於植生流場測繪圖2

穴蝕氣泡破裂分析
利用旋轉 U 型平台產生單一穴蝕氣泡,藉由壓力震波分析氣泡破裂過程中,於固體邊界附近所產生之流場特性以及逆向噴流結構。
穴蝕氣泡破裂分析圖1
穴蝕氣泡破裂分析圖2
穴蝕氣泡破裂分析圖3
穴蝕氣泡破裂分析圖4
坡地崩塌機制模擬

河岸崩塌分析
發展河岸崩塌數值模式,可分析河岸在不同土壤特性、植生狀況、基腳沖刷、河川與地下水位變化以及降雨型態等條件下之崩塌行為與潛勢。
河岸崩塌分析圖1
河岸崩塌分析圖2

降雨引致山坡地淺崩塌分析
降雨引致之山坡地崩塌為台灣常見大規模災害,本中心結合降雨逕流、入滲機制以及摩爾庫倫理論,分別發展一維、二維與三維之坡地淺崩塌數值模式,以做為不同防救災階段之輔助工具。
降雨引致山坡地淺崩塌分析圖1
降雨引致山坡地淺崩塌分析圖2
水文資料分析應用

氣象衛星估算颱風降雨量
本中心結合與降雨量具高度相關性之微波頻道以及具有高度空間解析度之紅外線頻道,發展高解析度與精確度之衛星估算颱風降雨量方法。
氣象衛星估算颱風降雨量圖1
氣象衛星估算颱風降雨量圖2

河川水位流量率定解析法
河川水位流量率定解析法
本中心利用水力履性圖概念結合水理計算,建立水位-落差-流量關係曲線之解析推估法,克服傳統實測資料統計方法所面臨之高流量偏離問題。
  • 發布日期:114-01-16
  • 更新日期:114-01-16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透水光達測繪技術
水深測繪工作之主要作業方式為利用船載單音束或多音束技術獲取水深資料,惟近岸水底地形不明,藏有暗礁,船隻航行探測存有高風險。為有效取得近岸水深資料,本研究以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主要作業地區,利用空載透水光達測繪技術,取得近岸水深資料,提供國家整體建設及政府施政應用。
 
澎湖測試區範圍
澎湖測試區範圍
透水光達測繪示意圖
透水光達測繪示意圖
海水透視度資料庫建置 — 台灣地區之 MODIS 影像
海水透視度資料庫建置 — 台灣地區之 MODIS 影像
 
2006 ~ 2007 年 46 個 e-GPS 基準站相對於陽明山衛星追蹤站之測佔位移分佈
GPS技術-eGPS衛星基準站位移變化之研究
台灣地區位於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板塊的縫合線上,導致台灣本島產生頻繁的地震,進而突顯出應用GPS 基準站監測於防災研究之重要性。「精密單點定位」不同於傳統相對定位成果,所得坐標為絕對位置解,不受參考站、地區性坐標系統等條件限制。因此本研究將分析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建立之台灣 e-GPS 衛星定位基準站在國際地球參考框架中之位移變化,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再以該成果為比較基準,探討網路自動化精密單點定位計算服務 CSRS-PPP 解算成果可達精度。

流域地理資訊系統畫面
流域地理資訊系統
基於流域整體規劃業務為應用目的,本中心完成「基本資料庫架構之研擬建立」與「基本資料庫圖層及相關屬性資料建立及驗證」兩大工作目標。這些工作對於建立河川流域整體規劃之地理資料庫模式、以及流域整治規劃時所需之參考工具等層面皆能提供極大的幫助。
 
地陷模式地理資訊系統
地陷模式地理資訊系統
 
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發展區域地下水文平衡推估模式、大區域分區分層地層下陷模式以及地層下陷及地下水優化模式等相關地層下陷分析工具,讓使用者查詢各類資料,並可上傳地形監測資料與各種模式之模擬結果。

地質圖製作自動化
地質圖製作自動化
本研究引用 DTM 數值地形模型資料製作地形圖,並套繪地質調查所得資料點,選擇具地層空間特性的變異圖(variogram),將地層位態關係以每一資料點形成一空間上單斜面的方式加入 Kriging預測機制中,對空間上的地質狀況作模擬,使用預測結果繪製地層分界線、地層構造等高線、地質剖面圖以及預測結果之誤差變異數等高線圖。
 
自動化監測資訊系統
自動化監測資訊系統
本中心基於研發之先進監測技術(光纖光柵與電磁波時域反射技術),配合資料擷取自動化與無線傳輸功能,能將監測資料即時回傳至資料庫,再以網頁或對應之監測軟體呈現歷時資料,形成一完整自動化監測資訊系統平台,可應用於大地、水土、水環境以及其他相關領域之現場監測。
  • 發布日期:114-01-16
  • 更新日期:114-01-16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大地工程監測與預警系統研發
發展創新的傳輸線式監測技術,置於受測環境的監測傳感器為簡易的傳輸線或導波器,感測時透過地表設備發射光或電磁波,由反射訊號獲得工程或環境參數之變化,配合資料擷取系統與控制軟體的研發,可形成完整的監測與預警系統。傳輸線式監測技術具有傳感器可串聯分佈、傳感器耐用佳、系統易維護及一機多功能與多點感測等優點,部分監測功能甚至可達到空間連續分佈式感應。
 
光纖監測技術
  • 光纖分佈式地層位移監測技術
  • 光纖地層內分佈式水壓計
  • 全光纖感測之三軸試驗裝置
單薄膜等周期式光纖光柵水壓計
單薄膜等周期式光纖光柵水壓計
全光纖非飽和三軸儀器系統圖
全光纖非飽和三軸儀器系統圖
電磁波時域反射(TDR)監測技術
  • 土壤介電與導電特性量測技術
  • 土壤含水量與密度量測技術
  • 河川與水庫含砂濃度量測技術
  • 地層與結構錯動變形監測技術
  • 界面式水位、淤積、沖刷、沈陷、位移監測技術
TDR 含沙濃度觀測技術 — 石門水庫浮台量測系統
TDR 含沙濃度觀測技術 — 石門水庫浮台量測系統
TDR 邊坡滑動監測系統
TDR 邊坡滑動監測系統
地層影像探測方法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發展與應用如同醫學工程電腦斷層掃瞄之地層影像探測技術,提供取樣空間與量測範圍較大的地層特性(彈性模數、電學性質)分佈,應用在一般工址調查、環境污染調查、地質災害調查及土壤改良施工檢測等問題。目前本中心所研究與應用之探測方法包括:
  • 折射震測法
  • 表面波震測法
  • 地電阻影像探測
  • 透地雷達
  • 孔內地物探測(PS-Logging、孔徑、井偏、電井測、Televiewer 等)
表面波震測波速剖面影像
表面波震測波速剖面影像
地電阻影像探測應用於隧道崩塌
TDR 邊坡滑動監測系統
多功能孔內試驗裝置研發
 
軟弱岩石相關物性調查與試驗技術研發
由於台灣尚屬年輕地質,富有許多軟弱岩石地層,其強度介於一般岩石與土壤之間。因此如何界定與調查因軟弱岩石所影響之工程行為,為本中心目前一重要研究課題。相關研究題目包含:
  • 軟弱岩床河道的沖蝕機制與抗沖蝕力評估
  • 膠結不良軟岩承載行為與對應力學行為探討
  • 軟弱岩石之室內三軸儀器研發
  • 軟弱岩石之現地多工能孔內試驗裝置研發
大安溪劇烈沖毀河段-圖一
大安溪劇烈沖毀河段-圖一
大安溪劇烈沖毀河段-圖二
大安溪劇烈沖毀河段-圖二
機械支柱
 
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發
本中心於大地防災之研究領域,也針對廣泛基礎課題以及相關量測或分析技術進行研究與研發,以期能輔助後續工程規劃、設計或治理等參考使用。目前已完成或進行中之研究課題如下:
  • 河床質調查方法
  • 台灣中西部粉土質砂土液化行為分析
  • 崩積層形成機制與力學行為探討
  • 複雜含水地層之抽水沉陷行為
  • 孔內聲波及光學造影儀於地質調查之應用
  • 土石壩滲流相關之破壞型態與參數探討
  • 堰塞湖引致災害防治對策之研究
粉土值砂土液化強度與錐尖阻抗關係之室內標定
粉土值砂土液化強度與錐尖阻抗關係之室內標定
孔內聲波造影儀及其感測影像
孔內聲波造影儀及其感測影像
  • 發布日期:114-01-16
  • 更新日期:114-01-16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水環境科技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是由環工、土木及生物科技等領域教授所組成,中心發展重點分為學術研究、實務應用及國際交流三方面,學術研究是以兩領域為主 - 奈米觸媒與薄膜科技及公共給水處理與管理技術,實務應用則以建立綠色水廠及廢水處理程序為目標。

奈米觸媒與薄膜科技
奈米觸媒與薄膜科技可分為四大主軸: 奈米級複合材料研發、複合生物薄膜反應器開發、海水淡化RO膜改質,以及超音波感測器於薄膜之線上即時監控系統應用,期使薄膜科技及觸媒技術系統結合並達抗垢(anti-fouling)最佳化。
  • 奈米級TiO2/Fe0複合觸媒
  • 抗積垢特性之二氧化鈦複合薄膜
  • P 型半導體複合薄膜
  • 生物薄膜阻塞機制
  • 海水淡化RO膜生物積垢特性
  • 超音波即時監測薄膜積垢系統
海水淡化 RO 膜之阻塞鑑定與生物性阻塞控制
 
原始 RO 膜
原始 RO 膜
銀改質 RO 膜
銀改質 RO 膜
銀改質 sapcer
請於此輸入標題...
 
p 型半導體電極濾膜
p 型半導體電極濾膜
超音波即時監測薄膜積垢系統
超音波即時監測薄膜積垢系統
薄膜生物反應器
薄膜生物反應器
高效能奈米觸媒材料
高效能奈米觸媒材料
 
公共給水處理與管理技術
公共給水處理與管理技術可分為四大主軸:
混凝加藥監控系統開發、高純度聚氯化鋁混凝劑研發、反洗水回收及污泥資源化,以及淨水操作效能提升及最適化,期望提升國內公共給水之質與量。
  • 混凝加藥監控系統
  • 高純度聚氯化鋁混凝劑
  • 淨水汙泥資源化
  • 砂濾反洗水回收
  • 淨水操作效能提昇及最適化
高純度聚氯化鋁混凝劑製備及其應用
高純度聚氯化鋁混凝劑製備及其應用
淨水汙泥燒結製磚
淨水汙泥燒結製磚
 
營運效能評估及提升(OPEE)制度建立
營運效能評估及提升(OPEE)制度建立
上圖為一個綜合性改善程序(Comprehensive Corrective Process, CCP)和營運智慧支援系統(Operational Knowledge Supporting System, OKS)的框架。圖中包含了幾個主要部分:
  • 綜合性技術協助(CTA)
  • 綜合性效能評估(CPE)
  • 改善計畫及執行(PDCA)
  • 改善成效管制考核(IPE)
這些部分共同構成了綜合性改善程序(CCP),並且在圖中展示了從計畫、執行、檢查到行動的循環過程(PDCA循環)。
此外,圖中還展示了營運智慧支援系統(OKS),包括兩個主要空間:
  • W-Space:主動式個人化工作頁和作業相關規範與技術資料
  • K-Space:設備及操作評估資訊和管理相關技術及知識
 
現代化淨水廠混凝加藥監控系統開發
現代化淨水廠混凝加藥監控系統開發
  • 發布日期:114-01-16
  • 更新日期:114-01-16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防火測試
防火測試
 
 
圓錐量熱儀介紹
小尺寸測試:圓錐量熱儀
CNS14705遇火反應 (Reaction-to-Fire)
輸入能量:50KW/m²
量測參數:材料引燃時間、熱釋放率及因煙濃度
100年9月1日開始取代現有CNS6532成為我國材料耐燃性標準測試設備
 
 
實驗場所圖片
中尺寸測試:單燃體燃燒測試設備(SBI)
實驗成果
實驗成果
 
 
 
全尺寸閃(爆)燃實驗
全尺寸閃(爆)燃實驗
熱像儀測量結果
熱像儀測量結果
 
 
細水霧(海龍替代品)滅火研究
細水霧滅火裝置
細水霧(海龍替代品)滅火研究
 
火災模擬畫面-STAR-CD模擬、FDS模擬
火災模擬畫面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