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陽明社區健康所同學帶領南澳鄉長者做運動。
取自陽明電子報
家中長輩吃了什麼藥,你搞得清楚嗎?居家環境對老人安全嗎?高齡化社會中愈來愈多人會面臨的困擾,陽明大學透過USR幫忙銀髮族活得更健康,活出人生新的價值。
2018年,台灣創下一項金氏世界紀錄:新北市三芝有2,023人,共同揮毫用寫下「壽」字。這個由三芝智成堂主辦的活動,背後的推手之一是陽明大學的學生,協助三芝福成社區報名、宣傳、發展社區文創,帶領當地長者參與活動,讓銀髮生活更精彩。
新北市三芝有2,023人,共同揮毫寫下「壽」字,創金氏世界紀錄。圖片來源/取自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這是陽明大學推動的USR計劃—「社區高齡活化大行動—強化體能、智能、技能之社會實踐」,老師帶著學生走入社區,帶領銀髮族走出家門;學生也走進長輩家中幫忙設計安全空間與藥物檢查,甚至還讓老人進校園當講師,要讓長輩「老而不衰」,在人生黃昏階段仍能散發光芒。
「我們希望透過學校的力量盡量滿足社會需求,補足政府做不到的部分,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專案主持人、陽明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許銘能說。
這個需求,就是銀髮照護。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打造活躍老化、在地安老社區,變成這所醫學大學USR的目標。
為了補足長照2.0所未能及的部分,陽明從校區所在地的北投與鄰近的偏鄉三芝開始,從社區活化、居家安全、銀髮企業等方面下手,協助長者延緩老化,也同時搭建一個服務平台,讓將來要投入醫療工作的學生,不僅只是在醫院實習,也能走入社區,真實接觸與體驗照護的做法。
例如,國民健康署曾提供社區12週、每週一次長者健康促進課程,陽明延續這個活動,在老師帶領下,學生設計12週天天都有的課程,拍成影片,帶到社區活動據點,當長輩來據點共餐時,就能在志工帶領下先做10分鐘運動。
「政府的計劃畢竟有限,我們希望變成延續性的活動,」從衛福部常務次長退休下來進入校園的許銘能說。
針對無法走出家門的長者,他們則跟著志工去進行家訪。一方面教導老人在家中如何做訓練肌耐力的簡單運動與使用輔具,預防跌倒,並由合作的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齡健康照護系學生,每週兩次陪伴老人做運動。另方面,他們也跟台科大建築系合作,建議如何打造更安全的環境。例如,老人家晚上常要起床如廁,光線不夠怕會跌倒,但點燈睡覺又會影響睡眠品質,這時就可以裝設感應式燈光。
「一個處理體能,一個處理環境,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支持體系。老人家最怕跌倒,希望能讓他們在家安老,不要被送到機構,之後還能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許銘能解釋。
為了讓課業繁重、且忙著準備國家考試的學生,能夠參與USR,陽明把學習服務課程融入計劃中。物理治療系的學生去社區據點指導長輩復健,藥學系學生則在家訪時替長輩檢查所有藥物與健康食品,看看是否過期、解釋藥品功能與副作用,並把過期品收集回來。
「與其去淨灘,不如把學習服務整合進來,也讓學生可以邊服務邊收集資料、培養專業能力。不能只是叫學生服務,也要有多贏的概念,」許銘能說。
通識課程也被整合到USR計劃中,還讓銀髮族也能參與。陽明開設「照顧邏輯」的課,開放社區長輩可以免費修課。上學期先讓他們了解學理上的概念,下學期則是邀請長者當講師,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怎樣才是適切的照顧方式。這不僅將敘事能力這樣的治療方式在無形間教給長者,也讓他們可以賺取講師費「再就業」。未來將成為醫生、護士的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就學習到真實的人生體驗。目前,陽明已經培養出8位他們所謂的「資深公民」講師,未來還要邀請他們去社區演講,並把演講影片放上Youtube。
今年度另一堂通識「生死學」,因為傳出口碑,一開放報名,校外長輩人數竟比學生還多。後來因為疫情關係無法對外開放,陽明預計未來再開放時,這些「老同學」必須同意之後要上台當講師才能來修課。
「對他們也是挑戰跟訓練,不去講就愈不會講,愈互動愈成熟。交流過程中也可以把他人的故事融入,讓他能發揮生命的價值,」許銘能說。
為了讓社區願意接納陽明,他們除了透過熟識的人「敲門」之外,更重要的是「順勢而為」,透過讓社區既有做法更豐富的方式來建立關係。例如,三芝社區原先的共餐活動僅兩週一次,陽明學生便訓練他們寫計劃的能力,去跟新北市政府申請經費。
「這對社區來說,可長可久,不會我們一走後就沒有了。只要能夠在地生根,不一定要教到全會,至少到三分之一,這對老師跟學生來說也是挑戰跟學習,」許銘能說。
對老師跟學生來說,這也是機會。跟社區建立良好互動,也可以協助他們做研究,收集資料更方便,陽明有位研究生就是透過USR收集資料完成論文。老師教學的資源,也不光只是限於醫院病人,還可以取材自社區。
「以前醫學院的教學跟實習都是在醫院,現在可以走入社區,」將專業與實務結合,又能服務社區,這正是大學社會責任的精神。
相關影片
陽明大學USR
一、部落之星:智慧偏鄉健康培力計劃
二、社區高齡活化大行動——強化體能、智能、技能之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