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發布日期:114-02-10
以棋會友:談首屆的老梅竹象棋賽與梅竹西洋棋表演賽的誕生始末
本文作者為西洋棋社社員賴彥丞
2024年4月1日,恰逢充滿歡樂的愚人節,而陽明交大的第56屆甲辰梅竹(賽事百科:https://reurl.cc/Ej8WWR)賽事工作人員與選手們也洋溢著歡樂氣息—當晚是梅竹慶功宴,這是歷經前兩次惜敗後,本校再度拿下梅竹總錦標。
我與其他西洋棋表演賽的選手們一同赴宴,旁邊則是象棋社的桌席,求學之餘,能在2021年及2024年能分別代表參加象棋及西洋棋賽事為校出征且都看到學校贏得梅竹總錦標,實屬榮幸。
象棋與西洋棋性質類似但各有特色,反映出東西方文化與思維之差異:比如象棋的棋子「象」,由於大象的活動範圍主要聚集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尤其在早期的中國南方,大象是很常見的動物並可用於作戰;而西洋棋的棋子「主教」(Bishop),則反映在封建時期的中古歐洲,教會在各國從王室政壇到民間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國王的統治正當性也往往需要教皇的認可。
話題回到梅竹賽,根據相關資料,當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於1950年代後期相繼在台復校後,因兩校校地位置相鄰且學生人數相近,而同學們求學科系性質與背景亦類似,兩校同學彼此之間各種生活往來都非常頻繁,因而有各式各樣的聯誼活動,以及1969年梅竹賽的誕生。
而從梅竹賽延伸,比如有供清交兩校畢業校友切磋的「老梅竹」;有以梅竹為名讓兩校學生們彼此切磋的「梅竹電競爭霸戰」;在校生部分還有每年的「小梅竹」,為兩校特定跨院系間的競賽,目前有理學院小梅竹、生科小梅竹、人社小梅竹、管院小梅竹、電機小梅竹、教育學程小梅竹等等。
「一件事的成功都是因為背後有許多人的默默努力」,首先就讓筆者來分享首屆老梅竹象棋賽的誕生故事:清交兩校象棋社社史悠久,校友棋士眾多,2022年年初,我首度想讓老梅竹新增象棋賽的想法很快獲得兩校棋社社長一致支持;同年5月5日,我與兩校棋社社長磋商洽談、招募校友代表並擔任兩社團共同致函委託人向兩校校友會申請;2023年1月4日,老梅竹隊長會議確定新增象棋賽事;三個月後的4月8日,首屆老梅竹象棋賽在交大校區舉辦,夢想成了現實。誠如十多年前已故的臺灣戲劇泰斗李國修所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老梅竹賽後的晚宴,兩校卸任與現任棋社成員齊聚,大家不分清大還是交大、不分學長還是學弟、不分畢業還是在學,坐在一起享用佳餚、暢談當年自己在棋社與參加梅竹賽的風采。還記得2021年辛丑梅竹風波,當清大在幾乎所有的正式賽棄賽時,象棋是唯一一個能持續正常開賽的項目,清大象棋社當年的舉動與堅持使人敬佩,這份情我永遠點滴在心。
西洋棋部分,2022年6月初,聽聞交大西洋棋社將於8月新學期成立,我馬上申請加入而成為日後的創社社員,而一直希望在未來梅竹賽有西洋棋項目的友校清大西洋棋社,也為交大西洋棋社的社團創立與兩校交流提供不少間接幫助,兩校西洋棋社更是一起上社課。此外,同年12月,兩校象棋社社員還共同組成「清交小隊」參加由臺北市體育總會、中華民國西洋棋協會主辦之年度「中正盃西洋棋團體錦標賽」,並獲得大專組亞軍。2024年3月3日,在兩校西洋棋社的努力爭取下,梅竹的首屆西洋棋表演賽正式開打。
不論是象棋還是西洋棋,兩校社團的對弈交流讓人真正體會到何謂「以棋會友」、運動家精神,這相信也是所謂「梅竹精神」的真諦。
我與其他西洋棋表演賽的選手們一同赴宴,旁邊則是象棋社的桌席,求學之餘,能在2021年及2024年能分別代表參加象棋及西洋棋賽事為校出征且都看到學校贏得梅竹總錦標,實屬榮幸。
象棋與西洋棋性質類似但各有特色,反映出東西方文化與思維之差異:比如象棋的棋子「象」,由於大象的活動範圍主要聚集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尤其在早期的中國南方,大象是很常見的動物並可用於作戰;而西洋棋的棋子「主教」(Bishop),則反映在封建時期的中古歐洲,教會在各國從王室政壇到民間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國王的統治正當性也往往需要教皇的認可。
話題回到梅竹賽,根據相關資料,當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於1950年代後期相繼在台復校後,因兩校校地位置相鄰且學生人數相近,而同學們求學科系性質與背景亦類似,兩校同學彼此之間各種生活往來都非常頻繁,因而有各式各樣的聯誼活動,以及1969年梅竹賽的誕生。
而從梅竹賽延伸,比如有供清交兩校畢業校友切磋的「老梅竹」;有以梅竹為名讓兩校學生們彼此切磋的「梅竹電競爭霸戰」;在校生部分還有每年的「小梅竹」,為兩校特定跨院系間的競賽,目前有理學院小梅竹、生科小梅竹、人社小梅竹、管院小梅竹、電機小梅竹、教育學程小梅竹等等。
「一件事的成功都是因為背後有許多人的默默努力」,首先就讓筆者來分享首屆老梅竹象棋賽的誕生故事:清交兩校象棋社社史悠久,校友棋士眾多,2022年年初,我首度想讓老梅竹新增象棋賽的想法很快獲得兩校棋社社長一致支持;同年5月5日,我與兩校棋社社長磋商洽談、招募校友代表並擔任兩社團共同致函委託人向兩校校友會申請;2023年1月4日,老梅竹隊長會議確定新增象棋賽事;三個月後的4月8日,首屆老梅竹象棋賽在交大校區舉辦,夢想成了現實。誠如十多年前已故的臺灣戲劇泰斗李國修所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老梅竹賽後的晚宴,兩校卸任與現任棋社成員齊聚,大家不分清大還是交大、不分學長還是學弟、不分畢業還是在學,坐在一起享用佳餚、暢談當年自己在棋社與參加梅竹賽的風采。還記得2021年辛丑梅竹風波,當清大在幾乎所有的正式賽棄賽時,象棋是唯一一個能持續正常開賽的項目,清大象棋社當年的舉動與堅持使人敬佩,這份情我永遠點滴在心。
西洋棋部分,2022年6月初,聽聞交大西洋棋社將於8月新學期成立,我馬上申請加入而成為日後的創社社員,而一直希望在未來梅竹賽有西洋棋項目的友校清大西洋棋社,也為交大西洋棋社的社團創立與兩校交流提供不少間接幫助,兩校西洋棋社更是一起上社課。此外,同年12月,兩校象棋社社員還共同組成「清交小隊」參加由臺北市體育總會、中華民國西洋棋協會主辦之年度「中正盃西洋棋團體錦標賽」,並獲得大專組亞軍。2024年3月3日,在兩校西洋棋社的努力爭取下,梅竹的首屆西洋棋表演賽正式開打。
不論是象棋還是西洋棋,兩校社團的對弈交流讓人真正體會到何謂「以棋會友」、運動家精神,這相信也是所謂「梅竹精神」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