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發布日期:113-12-27
春雨
本文作者為牙醫系學生
家中客廳有座延伸至天花板的木櫃,緊鄰的包樑內埋著一圈黃昏色調的頂光,若接近就寢時間,就會換上。被夜色稀釋的燈光下,當母親收到新繳的學費,她會拉開其中一格,將裡頭半空的紙袋再次裝滿,一旁厚牛皮封面的小冊子,劃去結算過的堂數。
大樓就坐落在頭前溪堤岸前方第三條街,梅雨季,家中常有一股濕黏的氣味,一推門便聞得出來,兩扇面向西南的大窗戶,似乎全然沒有隔絕水氣的作用,堆放在各個角落的書彷彿隨時會凝出水珠。二月,深埋在書中三年的期待也終將結果,然而或許是季節的問題,我的花朵沒有開成便凋謝,成績單拆開的那一刻,有水珠落地的聲音。
不久前,母親幾乎將所有學生都辭退了,只留下準備大考的,正生活於校園尾端的那些。她發了願,若一切都好起來,會把恢復上課有餘的學費都捐出去,或像許久以前提出的,為清寒家庭的孩子上課,學生每週從事志工活動當作學費。
妹妹的國中和我相同,離家不過幾條街區,途中全是汽機車混雜,卻不大至足以闢建人行道的馬路。新竹的風總是大得不可思議,時常連陽光都要被吹成傾斜,不過當日無風無雨,空氣只是暖暖地陪著妹妹放學,也跟著母親去了趟醫院。回家以前,她都沒敢打開報告書,一起和安全帽拎上了樓,以至於再次跑回地下室,沒有聽見新聞裡播報著萬里晴空。
隔天開始,妹妹不再到校,父母親為她辦理休學,好讓明年的大考可以延後。母親早已不是嚴守戒律的佛教徒,然而妹妹開始吃素,她打算重拾信仰。更多的限縮,炒菜不能加蔥蒜,菇類要少,菠菜高鉀,糖得忌口,花椰菜白的能吃黃的不可,鐵劑、血壓藥、紅血球生成素遵照醫生指示。母親在家附近搜索豆製品店家,以作為蛋白質來源。
「你一天至少要喝三杯豆漿,不然會營養不良」。
放學的路沒有其他人陪我走,穿過公園,泥灰色的走道像從土裡躥出,把兩旁青草擠得傾斜。我幾次必須停下腳步喘氣,看看一旁的長椅,思考坐上去是否太刻意了些,才能緩慢地打消念頭。草皮如同海浪被凍結的形狀,一片鬱鬱蔥蔥,那是梅雨的功勞,用行人的無奈澆灌草木,我想著小草在冒出土壤前,是否也幻想成為大樹,然而了解了自己長不高,漸漸不以為意一生如此度過,因此看著它們,才能使人精神振奮,就像也被那樂天知命給感染。
感染快樂的循環時常是必需的。父親沒有為揭封報告書提早回家,他乘公車上下班,進門時提著一袋蘋果。母親在廚房忙碌,當父親將頭探進門中,不知是否下意識地感到奇怪,我和妹妹看著對話難以聽清的電視,下廚的聲響清晰,飄散出氣味卻只是淡淡幾絲椰子油香,食物將不再是家中喧鬧的一環,他在某一刻猛然記起這些資訊,就如同我進門時感到沮喪。母親從廚房詢問我還好嗎,成績其實不差,想讀什麼就去讀吧。我說沒事的,不過就實際一點吧,離家近些可能更好。
幾天以來的正餐,妹妹都只無精打采地吞嚥,心情竟能具象化成味覺,就像啃咬著憂愁與無助,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及往後的情緒,烹煮之後不知是否真如同這一道道水煮蔬菜。父親無法放心妹妹吃素,每天都要她站上磅秤,只要數字稍減,便碎念著又瘦啦、又瘦啦。大概只是沒有說出口,母親信任的中醫令他不安,然而或許就和母親自身一樣,他們互相質疑這對方,也質疑著自己,每當談天靜默下來,我便這麼想著,一面為無法全心全意地擔心妹妹而道歉,思緒如同氣球,綁繩一根一根地斷裂,就飄到了莫名的遠方。
某天晚上,妹妹一面抱怨一面放下木筷,說她吃不下,父親頓時像被針刺著了,轉頭質問她一天裡到底吃了些什麼。她和母親從早上開始數,食物像成績進步獎的掌聲般稀稀落落被拋出,兩塊豆腐、一碗半白飯、水煮白菜、炒茭白筍、蘋果一顆……
「早餐加中餐就這麼一點點?」
「她睡到很晚,早午餐一起吃的」,父親要妹妹去量體重
「剛開始一定會很不習慣這種飲食,你要給她時間適應」
父親沒有回話,直直盯著體重計上的妹妹「多少?」
「比昨天少一點點」
「黃XX」父親對著妹妹罵「你知不知道不吃飯會怎麼樣,本來就已經夠瘦了,現在還要更糟嗎?」
我將碗中最後一口飯扒盡,盡速收拾便回去房間。房門也關上,不過外頭似乎已經沒了聲音,我感到自己像張皺起來的白紙,房間的窗戶開著一小縫,風吹過時發出笛聲,所幸將它全部都打開,再插上除濕機,那樣能不能也把城市的霉味也洗淨一些?我思考應不應該拿出七月第二次機會的題本,成績單就靜靜地躺在一旁,不敢將視線移過去的地方。一陣空虛的矛盾席捲而來——就算考得好也幫不上忙,這樣是否閃避了一些失落?
不過許久,父親敲敲我房門,他說母親哭了,臉上滿是不知所措。母親扶在廚房中島旁,嗚咽聲彷彿是往肚裡吞的,又細又小,霎時間,我竟不敢再往前走一步,近乎要愣在原地了。
「去抱抱她吧」父親留下一句不軟不硬的話,我的雙腳終於能使喚,好像接受了什麼,與類似慍怒的力量。所有的壓力都無聲無息地積在了母親肩上,我太久沒有擁抱她,因而驚訝那已不是記憶中能緊緊抱住我全部的母親,她的肩膀好小,或許就和所有同齡的女同學一樣,呼吸的頻率能清楚地傳遞,想來我和母親並不常見到對方哭泣。
母親很快止住了淚水,她拍拍我的手臂,輕輕地說可以了,於是我們一起坐回沙發上,妹妹和父親才出現。父親隔著我們向妹妹問話,「爸爸這樣是不是讓你壓力很大」,妹妹眼珠轉呀轉,小聲地說她很努力了,「那我以後去房間裏吃,你們吃完我再出來,這樣好不好?」。
新竹的黑夜不黑,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母親將那圈暖黃色的夜燈換上,客廳就幽幽地睡著了,我走至廚房裝水,妹妹從房裡喊「哥哥也進來房間」。
我輕輕地推大門縫,側身踏入,彷彿進入易碎的夢境般輕柔。沒有理由的謹慎,是害怕驚嚇了什麼,就要在眼前灰飛煙滅,我坐在床舖與牆的交界,父親和母親包圍了床緣,妹妹墊著高高的枕頭手中抱著畫冊,前天親戚拜訪她剛收到一盒全新水溶性色鉛筆。
「我們這樣好像在開下午茶會」她說,「爸爸不要再生氣了」
她還說她想同學了,以及導師,上個禮拜回去考試時稱讚她考得不錯。母親回應著是呀,是呀,再過不久或許就能回到學校,所以得要更加努力,我一手端著水,一手捧著課本,小心地沒有灑出來了。
家中客廳有座延伸至天花板的木櫃,緊鄰的包樑內埋著一圈黃昏色調的頂光,若接近就寢時間,就會換上。被夜色稀釋的燈光下,當母親收到新繳的學費,她會拉開其中一格,將裡頭半空的紙袋再次裝滿,一旁厚牛皮封面的小冊子,劃去結算過的堂數。
大樓就坐落在頭前溪堤岸前方第三條街,梅雨季,家中常有一股濕黏的氣味,一推門便聞得出來,兩扇面向西南的大窗戶,似乎全然沒有隔絕水氣的作用,堆放在各個角落的書彷彿隨時會凝出水珠。二月,深埋在書中三年的期待也終將結果,然而或許是季節的問題,我的花朵沒有開成便凋謝,成績單拆開的那一刻,有水珠落地的聲音。
不久前,母親幾乎將所有學生都辭退了,只留下準備大考的,正生活於校園尾端的那些。她發了願,若一切都好起來,會把恢復上課有餘的學費都捐出去,或像許久以前提出的,為清寒家庭的孩子上課,學生每週從事志工活動當作學費。
妹妹的國中和我相同,離家不過幾條街區,途中全是汽機車混雜,卻不大至足以闢建人行道的馬路。新竹的風總是大得不可思議,時常連陽光都要被吹成傾斜,不過當日無風無雨,空氣只是暖暖地陪著妹妹放學,也跟著母親去了趟醫院。回家以前,她都沒敢打開報告書,一起和安全帽拎上了樓,以至於再次跑回地下室,沒有聽見新聞裡播報著萬里晴空。
隔天開始,妹妹不再到校,父母親為她辦理休學,好讓明年的大考可以延後。母親早已不是嚴守戒律的佛教徒,然而妹妹開始吃素,她打算重拾信仰。更多的限縮,炒菜不能加蔥蒜,菇類要少,菠菜高鉀,糖得忌口,花椰菜白的能吃黃的不可,鐵劑、血壓藥、紅血球生成素遵照醫生指示。母親在家附近搜索豆製品店家,以作為蛋白質來源。
「你一天至少要喝三杯豆漿,不然會營養不良」。
放學的路沒有其他人陪我走,穿過公園,泥灰色的走道像從土裡躥出,把兩旁青草擠得傾斜。我幾次必須停下腳步喘氣,看看一旁的長椅,思考坐上去是否太刻意了些,才能緩慢地打消念頭。草皮如同海浪被凍結的形狀,一片鬱鬱蔥蔥,那是梅雨的功勞,用行人的無奈澆灌草木,我想著小草在冒出土壤前,是否也幻想成為大樹,然而了解了自己長不高,漸漸不以為意一生如此度過,因此看著它們,才能使人精神振奮,就像也被那樂天知命給感染。
感染快樂的循環時常是必需的。父親沒有為揭封報告書提早回家,他乘公車上下班,進門時提著一袋蘋果。母親在廚房忙碌,當父親將頭探進門中,不知是否下意識地感到奇怪,我和妹妹看著對話難以聽清的電視,下廚的聲響清晰,飄散出氣味卻只是淡淡幾絲椰子油香,食物將不再是家中喧鬧的一環,他在某一刻猛然記起這些資訊,就如同我進門時感到沮喪。母親從廚房詢問我還好嗎,成績其實不差,想讀什麼就去讀吧。我說沒事的,不過就實際一點吧,離家近些可能更好。
幾天以來的正餐,妹妹都只無精打采地吞嚥,心情竟能具象化成味覺,就像啃咬著憂愁與無助,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及往後的情緒,烹煮之後不知是否真如同這一道道水煮蔬菜。父親無法放心妹妹吃素,每天都要她站上磅秤,只要數字稍減,便碎念著又瘦啦、又瘦啦。大概只是沒有說出口,母親信任的中醫令他不安,然而或許就和母親自身一樣,他們互相質疑這對方,也質疑著自己,每當談天靜默下來,我便這麼想著,一面為無法全心全意地擔心妹妹而道歉,思緒如同氣球,綁繩一根一根地斷裂,就飄到了莫名的遠方。
某天晚上,妹妹一面抱怨一面放下木筷,說她吃不下,父親頓時像被針刺著了,轉頭質問她一天裡到底吃了些什麼。她和母親從早上開始數,食物像成績進步獎的掌聲般稀稀落落被拋出,兩塊豆腐、一碗半白飯、水煮白菜、炒茭白筍、蘋果一顆……
「早餐加中餐就這麼一點點?」
「她睡到很晚,早午餐一起吃的」,父親要妹妹去量體重
「剛開始一定會很不習慣這種飲食,你要給她時間適應」
父親沒有回話,直直盯著體重計上的妹妹「多少?」
「比昨天少一點點」
「黃XX」父親對著妹妹罵「你知不知道不吃飯會怎麼樣,本來就已經夠瘦了,現在還要更糟嗎?」
我將碗中最後一口飯扒盡,盡速收拾便回去房間。房門也關上,不過外頭似乎已經沒了聲音,我感到自己像張皺起來的白紙,房間的窗戶開著一小縫,風吹過時發出笛聲,所幸將它全部都打開,再插上除濕機,那樣能不能也把城市的霉味也洗淨一些?我思考應不應該拿出七月第二次機會的題本,成績單就靜靜地躺在一旁,不敢將視線移過去的地方。一陣空虛的矛盾席捲而來——就算考得好也幫不上忙,這樣是否閃避了一些失落?
不過許久,父親敲敲我房門,他說母親哭了,臉上滿是不知所措。母親扶在廚房中島旁,嗚咽聲彷彿是往肚裡吞的,又細又小,霎時間,我竟不敢再往前走一步,近乎要愣在原地了。
「去抱抱她吧」父親留下一句不軟不硬的話,我的雙腳終於能使喚,好像接受了什麼,與類似慍怒的力量。所有的壓力都無聲無息地積在了母親肩上,我太久沒有擁抱她,因而驚訝那已不是記憶中能緊緊抱住我全部的母親,她的肩膀好小,或許就和所有同齡的女同學一樣,呼吸的頻率能清楚地傳遞,想來我和母親並不常見到對方哭泣。
母親很快止住了淚水,她拍拍我的手臂,輕輕地說可以了,於是我們一起坐回沙發上,妹妹和父親才出現。父親隔著我們向妹妹問話,「爸爸這樣是不是讓你壓力很大」,妹妹眼珠轉呀轉,小聲地說她很努力了,「那我以後去房間裏吃,你們吃完我再出來,這樣好不好?」。
新竹的黑夜不黑,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母親將那圈暖黃色的夜燈換上,客廳就幽幽地睡著了,我走至廚房裝水,妹妹從房裡喊「哥哥也進來房間」。
我輕輕地推大門縫,側身踏入,彷彿進入易碎的夢境般輕柔。沒有理由的謹慎,是害怕驚嚇了什麼,就要在眼前灰飛煙滅,我坐在床舖與牆的交界,父親和母親包圍了床緣,妹妹墊著高高的枕頭手中抱著畫冊,前天親戚拜訪她剛收到一盒全新水溶性色鉛筆。
「我們這樣好像在開下午茶會」她說,「爸爸不要再生氣了」
她還說她想同學了,以及導師,上個禮拜回去考試時稱讚她考得不錯。母親回應著是呀,是呀,再過不久或許就能回到學校,所以得要更加努力,我一手端著水,一手捧著課本,小心地沒有灑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