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專欄

  • 發布日期:113-04-30
小說家電影
圖說11
本文作者為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

「你沒演戲了,好可惜喔!」

當「可惜」是從別人口中說出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呢?

韓國導演洪常秀的第27號作品《小說家電影》,裡頭有這樣的情節。當小說家主角俊熙一行人在路上散步的時候,巧遇息影多年的女演員秀吉,她們都是秀吉的粉絲,自然地上前去打招呼,並表達自己對她的欣賞之情,其中一位是男導演,還說了她息影是多麽可惜的事,可是他沒想到這句話卻引起主角俊熙的不悅,她認為秀吉現在過著自己選擇的人生,別人憑什麼說「可惜」,說「可惜」好像在暗示她做錯了決定。導演可能覺得自己的話被過度解讀,只是他也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麼,最後只好選擇離開。

俊熙說的話,其實是很好的提醒,當我們為別人可惜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太把自己的期待套在別人身上了?暗示著對方沒有做出最佳的選擇?好像我們比對方更懂他的人生似的?

俊熙對這語言背後隱含的訊息是反感的,在一般人際互動中,將自己的期待放在他人身上,有時確實會讓人不舒服,不過電影可能又拉到了另一個層次,若是觀眾與創作者的關係呢?電影裡出現的人物多數都是藝術家、創作者,像是小說家、導演、演員、詩人、作家等等。他們比其他職業更受到大眾的關注,他們的作品得接受大眾的評論,好的時候很受歡迎,但不好的時候,「可惜」之類的語言,就會紛紛出籠吧!如何和這些「可惜」的語言共處,可能都是大眾人物得面對的功課了。

俊熙或許就遇到這樣的難題,過去她的作品很受歡迎,然而現在的她遇到瓶頸,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她有自己的創作焦慮,但另一方面也有他人期待帶來的壓力,這或許是她在片中離開首爾,來到遠方的原因,而且不只是她,裡頭的其他角色都碰巧的在這相遇,都有種

遠離塵囂的意義吧,在面對他人期待的壓力時,我們都需要拉出一點空間,與那些期待保持距離,才能澄清自己心底的期待,避免遭到混淆與干擾。

《小說家電影》一如洪常秀過去的電影,多是主角們散步、聊天、吃飯的生活場景。散步與對話彷彿就是主角們因應焦慮的方式,一方面疏理自我,一方面靈感也可能會從互動中湧現。寫作多年的俊熙,也想當導演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但這件事不是她有充分的計畫,甚至她連想拍什麼,都說不上來,可是就在她遇到秀吉後,有些故事與畫面就浮現了,這可能也是導演洪常秀本人的創作告白吧,也這麼剛好,飾演秀吉的演員金珉禧,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導演的繆思女神,從這角度來看,也這部電影像是給她的情書,尤其是片中的戲中戲畫面,據說就是導演平時拍下金珉禧的影像,在這片裡成為俊熙鏡頭下的秀吉,真實與虛擬在此刻交疊合一,這是導演的浪漫,藉著創作對情人表露愛意,或許有人覺得這樣不會假公濟私嗎?這又回到創作本質的討論了,創作是忠於本心,還是要滿足他人期待,我想導演很明確給出自己的答案。

片尾,秀吉看完試片後,原本要在原地等她一起討論的俊熙卻不見身影,工作人員說她在頂樓抽菸,可能是一種等待評價時的焦慮反應,但若把作品視為送給金珉禧的情書來看,我覺得可能這幕彷彿也在說導演真情告白後的害羞與膽怯,若是如此,他真的很真誠地揭露自己,他的創作不為別的,就是想對自己誠實。

電子報長期徵文中!詳見徵稿辦法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