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人文藝術
- 發布日期:112-12-20
「弦閣」落腳東勢文化園區 成打卡新景點

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與香港大學Building Simplexity Lab(BSL)團隊共同設計規劃的一座新式木構亭「弦閣」,近期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全新落成,引起眾多建築愛好者、產學界專業人士的關注,以及民眾的好評。
由陽明交大許倍銜所長、侯君昊副教授、香港大學高仕棠Kristof Crolla教授組成團隊設計規劃。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許倍銜表示,此案為研究導向的設計實踐,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合作,並得到臺中分署的大力支持,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設置一座名為「弦閣」的新式木構亭,透過先進木材積層彎曲技術進行創新應用、實作與建置,展示了國產材的木材構造優越性、自然建材永續性與美學價值,同時也透過這個作品促成設計實踐,以及對大眾教育推廣之目的。
由陽明交大許倍銜所長、侯君昊副教授、香港大學高仕棠Kristof Crolla教授組成團隊設計規劃。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許倍銜表示,此案為研究導向的設計實踐,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合作,並得到臺中分署的大力支持,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設置一座名為「弦閣」的新式木構亭,透過先進木材積層彎曲技術進行創新應用、實作與建置,展示了國產材的木材構造優越性、自然建材永續性與美學價值,同時也透過這個作品促成設計實踐,以及對大眾教育推廣之目的。
「弦閣」為一座直徑6米、高4米,兩點落地之懸鏈線木造結構體,主結構的曲線以演化式計算優化,僅需要單一模具就能製成數條膠合曲木樑,頂層結構包含木片次結構與防水層。

許倍銜說,這幾支主結構雖然長度、曲度都不一樣,卻能夠使用同一個模具,利用演算法取得最佳化的模具形狀,大大減低了建模所需的成本。參數化的設計方式能解放木構造,空間有更多型態不再只是框架,能更簡單的建立曲面,而輕量級也就意味著更佳環保永續的木構型態。
本月14日,「弦閣」也吸引了眾多跨界產官學專家學者特來觀賞,並以對國產材的深度討論及木構建築的未來展望交換意見,共盼科技能拓展木構形式,為國產材的使用更添助力。
本月14日,「弦閣」也吸引了眾多跨界產官學專家學者特來觀賞,並以對國產材的深度討論及木構建築的未來展望交換意見,共盼科技能拓展木構形式,為國產材的使用更添助力。

圖說:弦閣內部可看見木材主結與完成面,展現了木材獨有的質感與溫暖。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