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焦點新聞

  • 產學

  • 發布日期:113-12-17
培育全國首位產創博士,產學共創具體實踐
圖產學創新學院孫元成院長(右)表示,首位產創博士的誕生,意味台灣在高端人才培育上的重要突破
左至右為徐承煒指導教授柯明道、徐承煒、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

隨著110年國家頒布《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本校也成立了全台第一所產學創新研究學院,並在今年成功培育出全國首位產創博士徐承煒。這不僅象徵產學共創模式的具體實踐,更為台灣高科技產業注入了新動能。

台灣高階人才培育新典範  徐承煒:從學術到實務的跨越
首位畢業的博士是來自產學創新研究學院的前瞻半導體研究所的徐承煒。他回憶道,原本未曾計劃攻讀博士,但在碩士研究期間逐漸對研究主題產生興趣,加上指導教授柯明道老師的鼓勵,最終選擇進入全新成立的產創學院。一方面期待能夠與產業有更深的連結,另一方面也因為有獎學金的挹注,讓他能夠更無後顧之憂地攻讀博士學位。

在徐承煒攻讀博士學位生涯中參與多項產學合作專案。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聚焦於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的可靠度優化設計,特別鑽研靜電放電(ESD)與栓鎖效應(Latch-Up)的防護技術,能夠提升IC產品的可靠性,並協助業界IC產品通過可靠度相關的檢測規格標準,提昇IC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他也實際至合作公司內部現場,從實務端找尋問題,並透過學術理論探求與驗證為企業端解決問題。最後雙方還共同發表學術論文。徐承煒認為,這些寶貴經驗不僅讓他的研究更貼近業界需求,通過學術研究的深度來回應產業需求,也成為他最大的成就來源。徐承煒的博士論文內容,在國際頂級電子元件專業期刊(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共計發表期刊論文三篇,以及三篇國際知名研討會的會議論文,博士論文的水平獲得國際頂級專業期刊的肯定。

徐承煒畢業後計畫進入IC設計公司,專注於產品ESD與栓鎖效應防治的工程設計工作,為半導體產品的可靠度把關。未來他希望可以從產業界的角度,持續推動產學共創,延續產創學院所提倡的精神。

產學共創的成功模式
徐承煒的指導教授柯明道表示,過去學校與產業界原本就有很緊密的連結,但大多屬於單一實驗室或教授與個別公司之間的專案型合作。創新條例下架構出的新合作平台,讓企業願意挹注更多資源至學術端,除擴大專案規模,也願意派出業師至校內講授專業技術課程並與師生互動交流,從產學「合作」變成產學「共創」模式,為雙方創造更大的價值。

意義非凡的全國首位產創博士
產學創新研究學院孫元成院長表示,首位產創博士的誕生,意味台灣在高端人才培育上的重要突破。產創學院從成立初期與七家企業合作,目前已共有十家企業加入夥伴行列。他說,產創學院是國家推動高階人才培育的一大步,未來希望能吸引更多優秀學生與教授加入,同時,透過與國內外企業的深度合作,持續為產業提供更多高階研發人才,共創價值。

也期盼首位產創博士的例子能成為榜樣,激勵更多學子挑戰學術與實務並重的研究題目,共同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更多能量。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