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校園
- 發布日期:114-04-01
113學年畢業生致詞展現多元視角

左上:蔡仁恩、右上:王仙渼;左下:鍾佳潼、右下:柯育倫
文:公關組 圖:學生提供
本校將於6月7日舉行113學年度畢業典禮,歡送畢業生走出校園,邁向更精彩的人生旅程。今年四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畢業生代表,將於典禮中分享他們多年來的學習歷程與成長收穫。
陽明校區
蔡仁恩─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來自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的蔡仁恩,目前擔任陽明校區畢聯會會長。從最初對未知的陽明充滿好奇,走過疫情中的遠距挑戰、跨領域的知識探索,到親手籌辦無數活動、陪伴同儕度過每一段轉折時刻,他的研究生涯是一段充滿汗水、笑聲與成長的旅程。他曾以為自己會安靜地坐在台下,沒想到如今站在這裡,代表畢業生發聲。他將以最真摯的話語,喚起大家在陽明交大留下的點點滴滴,並勉勵我們繼續前行,迎向人生的下一章。
王仙渼(Wahyu Dewi Tamayanti)─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來自印尼的王仙渼(Wahyu Dewi Tamayanti),在台灣國際研究生博士學程(TIGP)分子醫學學程展開她的研究旅程。從實驗室裡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日子,到與同儕們分享每一次突破的喜悅,她在科學的道路上持續摸索與成長。在異鄉求學的日子裡,她學會的不只是如何設計實驗,更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找到勇氣與歸屬。她感謝支持她走到這裡的教授、同學、朋友與遠方的家人,也感謝自己從未放棄的那份初心。她將以國際生代表的身份,傳遞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畢業心聲。
交大校區
鍾佳潼─光電工程學系
即將從光電工程學系畢業的鍾佳潼,積極投入公共活動,曾擔任學聯會幹部,並於去年擔任交大校區畢聯會會長。從當年在螢幕前參加線上開學典禮,歷經疫情、遠距課程的挑戰,以及經歷自我探索與蛻變的歷程,到如今終於穿上學士服、站在這裡迎接屬於自己的畢業典禮,她感謝師長的教誨、家人的支持與朋友的相伴,更感謝在困難中依然努力生活的自己,也以此勉勵所有畢業生,「這麼努力的我們,值得擁有最美好的未來」。
柯育倫(Joren Olivier Carron)─電機資訊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來自比利時的柯育倫(Joren Olivier Carron)透過比利時魯汶大學的雙聯學位計畫,來台攻讀電機與資訊國際碩士學位。對他而言,留學不僅意味著離開舒適圈、遠離家人與朋友,更是重新認識一個全新的文化、語言與學術環境的開始。這趟旅程不是短暫的交換,而是長期的投入與生活重建。過程中必須克服許多挑戰,從行政程序的適應、語言障礙的突破到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他將代表所有國際學位生發聲,傳達共同的心聲與感動。
本校將於6月7日舉行113學年度畢業典禮,歡送畢業生走出校園,邁向更精彩的人生旅程。今年四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畢業生代表,將於典禮中分享他們多年來的學習歷程與成長收穫。
陽明校區
蔡仁恩─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來自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的蔡仁恩,目前擔任陽明校區畢聯會會長。從最初對未知的陽明充滿好奇,走過疫情中的遠距挑戰、跨領域的知識探索,到親手籌辦無數活動、陪伴同儕度過每一段轉折時刻,他的研究生涯是一段充滿汗水、笑聲與成長的旅程。他曾以為自己會安靜地坐在台下,沒想到如今站在這裡,代表畢業生發聲。他將以最真摯的話語,喚起大家在陽明交大留下的點點滴滴,並勉勵我們繼續前行,迎向人生的下一章。
王仙渼(Wahyu Dewi Tamayanti)─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來自印尼的王仙渼(Wahyu Dewi Tamayanti),在台灣國際研究生博士學程(TIGP)分子醫學學程展開她的研究旅程。從實驗室裡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日子,到與同儕們分享每一次突破的喜悅,她在科學的道路上持續摸索與成長。在異鄉求學的日子裡,她學會的不只是如何設計實驗,更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找到勇氣與歸屬。她感謝支持她走到這裡的教授、同學、朋友與遠方的家人,也感謝自己從未放棄的那份初心。她將以國際生代表的身份,傳遞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畢業心聲。
交大校區
鍾佳潼─光電工程學系
即將從光電工程學系畢業的鍾佳潼,積極投入公共活動,曾擔任學聯會幹部,並於去年擔任交大校區畢聯會會長。從當年在螢幕前參加線上開學典禮,歷經疫情、遠距課程的挑戰,以及經歷自我探索與蛻變的歷程,到如今終於穿上學士服、站在這裡迎接屬於自己的畢業典禮,她感謝師長的教誨、家人的支持與朋友的相伴,更感謝在困難中依然努力生活的自己,也以此勉勵所有畢業生,「這麼努力的我們,值得擁有最美好的未來」。
柯育倫(Joren Olivier Carron)─電機資訊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來自比利時的柯育倫(Joren Olivier Carron)透過比利時魯汶大學的雙聯學位計畫,來台攻讀電機與資訊國際碩士學位。對他而言,留學不僅意味著離開舒適圈、遠離家人與朋友,更是重新認識一個全新的文化、語言與學術環境的開始。這趟旅程不是短暫的交換,而是長期的投入與生活重建。過程中必須克服許多挑戰,從行政程序的適應、語言障礙的突破到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他將代表所有國際學位生發聲,傳達共同的心聲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