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校園
- 發布日期:113-09-04
AI時代人文學科何去何從? 高教論壇凝聚共識
為了鞏固台灣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領域的領先地位,各大學紛紛致力於培養資訊理工人才。然而,隨之而來的憂慮是人文社會學科的逐漸邊緣化。為應對這一挑戰,本校於9月1日舉辦了「AI與人文的取捨:台灣高教的未來與挑戰」高教論壇。論壇中,學者專家一致強調,AI的發展仍需「人」來定義問題,這意味著在這個時代,更需要自主跨域學習,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論壇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嘉賓,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等人,與本校師生深入探討理工與人文如何達成互補雙贏。
「AI與人文不是取捨關係,是有可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葉丙成在開幕致詞與上半場討論大學人才培育的座談中特別強調。他說,AI雖然會解決問題,但只有「人」才是定義問題的主體;培養對問題的洞察力是未來教育的關鍵。唯有對人的瞭解、對人的需求敏感度,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葉丙成也強調AI時代培養好奇心的重要性。他說,只要對世界保有好奇心就有自主跨域學習的動力。教育部現正參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驗,規劃未來授予跨領域學士學位的可行性。
本校校長林奇宏和教務長陳永昇也呼應教育部推動跨域自主學習的理念。電子研究所博士生賴林鴻則希望台灣的學習與工作環境能更支持跨領域的機會。前微軟亞洲區產業轉型技術負責人、現任陽明交大研究員的林孟洲則提醒,現在學生需要培養幾項關鍵能力,包含邏輯、判斷、整合、基礎與專業、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才能與AI共同協作。
這場論壇在林奇宏進一步指出,AI不僅是技術變革,更重要的是促進人與人的溝通理解下,進入後半場人文教育挑戰的討論。
在後半場討論中,包含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本校百川學程林詩軒同學都認為,AI其實反而喚起對「全人」的重視,人要更有自信能做得比AI更好。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生成式AI無法自行定義問題,而是需要依賴人類的輸入與描述才能產生解答,這再次證明了人類在定義問題上的優勢。
最後,本校副校長周倩提醒,AI帶來的倫理與社會責任問題不容忽視,包括模型訓練中的偏誤、深偽技術的濫用及侵犯著作權等。論壇在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引用孔祥重院士的話—「AI需要與人類價值觀和社會需求保持一致」(need human preferences and societal value to align)—提醒AI作為輔助工具並非毫無缺點作為總結。
論壇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嘉賓,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等人,與本校師生深入探討理工與人文如何達成互補雙贏。
「AI與人文不是取捨關係,是有可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葉丙成在開幕致詞與上半場討論大學人才培育的座談中特別強調。他說,AI雖然會解決問題,但只有「人」才是定義問題的主體;培養對問題的洞察力是未來教育的關鍵。唯有對人的瞭解、對人的需求敏感度,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葉丙成也強調AI時代培養好奇心的重要性。他說,只要對世界保有好奇心就有自主跨域學習的動力。教育部現正參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經驗,規劃未來授予跨領域學士學位的可行性。
本校校長林奇宏和教務長陳永昇也呼應教育部推動跨域自主學習的理念。電子研究所博士生賴林鴻則希望台灣的學習與工作環境能更支持跨領域的機會。前微軟亞洲區產業轉型技術負責人、現任陽明交大研究員的林孟洲則提醒,現在學生需要培養幾項關鍵能力,包含邏輯、判斷、整合、基礎與專業、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才能與AI共同協作。
這場論壇在林奇宏進一步指出,AI不僅是技術變革,更重要的是促進人與人的溝通理解下,進入後半場人文教育挑戰的討論。
在後半場討論中,包含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本校百川學程林詩軒同學都認為,AI其實反而喚起對「全人」的重視,人要更有自信能做得比AI更好。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生成式AI無法自行定義問題,而是需要依賴人類的輸入與描述才能產生解答,這再次證明了人類在定義問題上的優勢。
最後,本校副校長周倩提醒,AI帶來的倫理與社會責任問題不容忽視,包括模型訓練中的偏誤、深偽技術的濫用及侵犯著作權等。論壇在逢甲大學春雨講座教授梁賡義引用孔祥重院士的話—「AI需要與人類價值觀和社會需求保持一致」(need human preferences and societal value to align)—提醒AI作為輔助工具並非毫無缺點作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