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焦點新聞

  • 科學

  • 發布日期:112-11-16
榮陽交團隊成功分化「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榮陽交團隊合影
 
研究團隊分化出的「類」細胞,經免疫染色後表現出和正常細胞一樣的生化特性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與臺北榮總在治療視神經病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團隊成功將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這個類細胞有助於用來尋找治療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藥物。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睛能看見物體的關鍵細胞之一,然而在青光眼和其他視神經病變中,這類細胞病變和死亡,會導致不可逆的視覺功能損失。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合作,透過ATOH7、BRN3B和SOX4這三個跟視神經成長發育有關的重要基因,找到了在兩周內成功實現分化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方法,這個「類」細胞具有跟正常細胞一樣的自發性與受刺激誘導的神經活動,同時也表現出和正常細胞一樣的生化特性。

為了驗證分化出來的「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應用潛力,研究團隊將乙胺丁醇—常見用於治療結核病,但卻可能導致視神經病變副作用的藥物—拿來與「類」細胞進行測試。結果正如預期,這藥物會導致「類」視神經節細胞的死亡。進一部研究其毒性作用,發現乙胺丁醇引起細胞內的自噬異常,導致活性氧化物質(ROS)過度堆積,傷害分化出來的「類」視神經細胞,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類視神經細胞再經過結核病藥物副作用後也會出現受損情況

圖說:研究團隊分化出的「類」細胞,經免疫染色後表現出和正常細
胞一樣的生化特性


像青光眼一樣的視神經病變治療選擇有限,患者往往無法挽回已經損失的視覺功能。參與這項研究的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表示,我們成功發展出一種能有效能分化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模型,它具有視神經細胞所需具備的功能與特徵,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理解發病機制,更方便尋找治療視神經病變的方法。

同時,也可以用這個「類」細胞來測試藥物副作用,不僅對病患而言更為安全,對於改進藥物不良副作用也是更簡便快速的方法。翁雨蕙說,這項突破得來不易,「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能為視覺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是榮陽交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除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以及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陳是瑋、柳湘琪外,也包含臺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王安國、鄭惠禎等成員。研究成果已發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圖說:類視神經細胞再經過結核病藥物副作用後也會出現受損情況
gotop